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度解析---伊利的销售费用

(2012-03-07 14:31:47)
标签:

杂谈

分类: 伊利股份

       这几天一直在看伊利的资料,也读了一些乳品行业的变迁故事,算是对伊利和蒙牛的恩恩怨怨有些了解。两家公司目前是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原来还有个龙头是“三鹿”,这个企业已经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彻底的灭亡了。当然,光明乳业也曾有辉煌的历史,但目前市场占有率一直比较低,在5%左右。本文不想对伊利与蒙牛的恶性竞争进行解读,在我看来潘刚和牛根生的恩怨甚是无聊,引用《基业长青》里面的话“高瞻远瞩公司最注重战胜自己,反而不把成功和击败对手当做最终目标”。下面我们仅从财务方面对伊利股份进行基本面分析。

       从销售业绩来看,伊利是从2009年逐渐摆脱了三聚氰胺事件对公司的打击的,利润也实现了扭亏为盈,最近两年的销售收入更是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如图:

单位:亿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收入规模 193.6 216.59 243.24 296.65 374.51
收入增长率 16.80% 11.88% 12.30% 21.96% 26.25%
毛利率 25.89% 26.82% 35.38% 30.50% 29.52%

      从收入构成来看,液体乳依然是伊利最主要收入来源,多年来一直保持在70%左右,奶粉和奶制品收入占到15%的收入,冷饮产品收入较往年有下降趋势,占比在11%左右。

     根据最近三年的毛利率分析,伊利的毛利率似乎有下降趋势,但是依然维持在30%左右,也是很不错了。依我个人的购物经验来看,一袋奶是1块1还是1块2有时候真的就可能决定我到底买哪家的奶(当然这只能代表我的消费水平和理念),所以毛利率这个数据似乎不能体现出乳业公司间的烽火狼烟。

     再来看看伊利股份的利润率情况,2009年至2011年,利润率分别为2.74%、2.68%、和4.89%。大家也都发现了,与较高的毛利率相比,伊利的利润率可是相当的低啊,如果多看几年数据的话你会发现,基本上利润率维持在3%左右。这并不是伊利一家做的不好,乳业企业间高度竞争使大家的费用率都很高,各家在广告宣传、促销激励上都是下足了功夫。

     那么为了占有市场,提升业绩,在高费用率上面是不是就无计可施了呢?是不是需要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呢?当然不是!我们对伊利的销售费用进行了拆解,发现最主要的支出是广告宣传费、装卸运输费和人员薪酬。其中装卸运输费和人员薪酬费用都是随着业绩的提高而提高,只有广告费用是逐年递减的。

  2009 2010 2011
销售员工 6,360 8,319 9,738
总员工 18,649 21,174 21,925
比例 34.10% 39.29% 44.42%
平均薪酬 105,807 99,813 102,175
人均创收 3,824,457 3,565,932 3,845,900
广告效益 6.09 7.75 10.2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伊利3年来大量招收了销售人员,2011年比2009年增加了3378人,超过了09年销售人员总数的50%,销售人员占比也从34%提高到了44%,如此大规模的扩张带来的是营业收入20%以上的增长。与此对比明显的是3年来伊利广告宣传费用的逐渐削减,广告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从2009年6倍提高到目前的10倍。综合来看,伊利股份的销售费用率确实逐年下降的,这应该也是为什么伊利的利润率会在2011年提高到4.89%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可以从中看出,伊利正在试图转变营销思路,在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后,也达到了一定的影响力,因此逐渐削减这部分支出,将费用花在与收入挂钩更为紧密的销售人员身上。从销售人员的人均创收来看,2010年人均356万,2011年又恢复到380万以上,可见伊利的新进销售人员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或者说伊利的品牌效应给这些人带来了方便,使他们能更快达到老员工的水准。

       写到这里,伊利的销售费用也基本分析完成了,本想把伊利与蒙牛做个对比,但想来还是等到2011年蒙牛年报出来再写吧,上一篇写了伊利的奶源问题,奶源如果是像伊利描述那样的话,持续加强建设自建农场,加大奶联社的建设,我觉得这会成为后期伊利进一步提升毛利率的契机,也就给利润率的提升预留了空间。相对蒙牛来说,掌握更长的产业链将是伊利股份最重要的优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