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板小弟
黑板小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78
  • 关注人气:1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福利的角度分析垄断

(2016-05-06 09:58:39)
标签:

经济学原理

分类: 经济原理

※《经济学原理/{第0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5章·垄断

※{第03节·垄断的福利代价}/ 专题01

 

从福利的角度分析垄断

 

垄断是组织市场的一种好方法吗?我们已经看到,与竞争企业不同,垄断企业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种高价格使垄断是不合意的。但同时,垄断企业也从这种高价格中赚到了利润。从(垄断)生产者的角度看,这种高价格使垄断是合意的。那么,当(垄断)生产者的利益大于消费者的成本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垄断是否合意呢?

 

我们可用福利经济学中“总剩余”的概念来回答这个问题。

总剩余,即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注:买者的评价,即买者的支付意愿)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注:卖者的成本,即卖者的销售意愿)

二者之和(总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买者支付的量等于卖者得到的量,因此,两项相抵,从而得出——

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市场的总剩余是用买者的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物品或劳务的总评价减去卖者提供这些物品或劳务的总成本。

【另见】《福利经济学+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

 

然而,在垄断市场上只存在一个生产者——垄断企业。所以后面相关的分析结果或许已经变得不难想象。在《第0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竞争市场上,供求均衡不仅是一个自然的结果,而且是一个合意的结果;“看不见的手”指引着资源配置达到总剩余最大化。但是,由于垄断引起的资源配置并不同于竞争市场,所以垄断市场的结果无法使总经济福利最大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