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籍抗日革命志士——谭宝珍

标签:
名人烈士荣耀梨树县世界 |
分类: 梨树县人物 |
谭宝珍,字希儒。1902年生于梨树镇。他自幼聪颖好学,性格坚毅倔强。1922年于北京中文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山海关田氏中学聘为国文教员。以后又先后出任安东中学、沈阳西沙岭中学和西丰中学校长。
对日系教员,谭宝珍无法容忍他们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时常嘲讽说:“军司(日本教员名,下同)的裤子上有嘎巴,丘保的脚丫子像上了黑漆,若月的脖子经常不洗……,你们大日本既然什么都文明,怎么就偏偏不讲卫生呢”。后来调到四平师道学校任教期间,曾两次在宴会上解救发忿,索性与日本教员破口对骂,飞茶杯。
日本侵略者为掩饰其侵略行径,开始宣传“友邦”,后又改为“亲邦”。一次梨树国高一教员为讨好日系教员,阿谀奉承说:“大日本帝国对我们友好亲善,从‘友邦’到‘亲邦’,正是标志着这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谭宝珍听了,当即说:“先‘友邦’后‘亲邦’,再过几天恐怕就要改成‘爹邦’了。到那时候,你作为日本人的儿子,一定会更感到无比荣耀了!”
1940年春,谭宝珍从梨树国高被调到四平师道学校担任国文教员,在日伪宪警制造的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他抗日救国的信念更加坚定。他在课堂上位学生讲授岳飞《满江红》词,借以激励爱国青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抗敌雪耻,“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
谭宝珍用他的炽烈情感和语言,在很多学生心中点起了一把火,熊熊地燃烧着。终于,在他任教的班级,一个反满抗日的团体秘密地建立起来了。这个秘密团体时常在学校体育场南边的树林里开会,不断吸收新成员,研究行动方案。在谭宝珍亲自带领下,这个秘密团体的第一个行动时印发传单,扩大抗日救国宣传,号召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人们赶快起来,参加到反满抗日的行列中去。
他们先后几次印发传单数千张。这些传单散发到全市各中小学校广大师生、以及机关、街道群众中去,引起了很大轰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这一行动也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注意。他们出动大批宪兵、警察和特务,到处搜查、跟踪,逮捕可疑者,学校是他们怀疑、监视和搜查的重要对象。常有成队的摩托车冲进正在上课的校舍,不时传训、恫吓革命师生,平静地校园里,顿时变成令人惊悸恐怖的世界。
1942年12月上旬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日本宪兵突然把四平师道学校包围起来,闯进学生宿舍和教员办公室,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搜捕。宪兵队在特修科二年级的教室里,发现了未散发完的传单,于是把全班同学推上警车,随后将谭宝珍逮捕。谭宝珍在四平宪兵队虽然受尽了酷刑,但是始终坚持说:“散发传单是我一个人干的,和学生并无关系,要杀要刮,你们随便好了!”
一次家人去看他,谭宝珍嘱咐家人说:”你们不要花钱为我活动了,我决心已定:此生没有什么大本事,只以一死报效中华。若能唤起民众,我死不足惜。”
谭宝珍被移送新京(即今长春)监狱(当时叫思想矫正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一次提审时,因将一警察从楼梯上推下,改判无期徒刑。
谭宝珍在狱中,多次遭受重刑摧残,至使牙齿全部脱落,遍体刑伤,血肉模糊。但他始终没向敌人屈服。1944年9月1日晨4时,谭宝珍被杀害于狱中。死时光着上身,下身只穿一衬裤,尸体经久不硬,据说日本宪兵是用电刑使其致死。年仅42岁。
谭宝珍遇难前,在狱中曾作《铁窗之感》数首,借以抒发囹圄和抗日救国志坚不移的浩然正气。其中一首的最后两句是:“从今别却宽城古路,再化作啼鹃带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