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马观武汉——吃货天堂,武汉嗨食记[番外篇]

标签:
江汉关黄鹤楼武汉旅游知味人生武汉大学 |
分类: 我的挚爱-行走光影 |
这次和新浪河南,仟吉河南一起的武汉任务就是品尝汉味美食。
前面已经发了7篇日志,把三天来我们体验过的美食统统罗列出来,这也是我的习惯。
虽然是以吃为主,匆忙之间也还是感受了武汉的城市魅力。
我喜欢武汉,它的冬天潮湿冷清,凛冽中透浸着古今的繁华。
时间有限,每一观更有限,还有很多地方根本没时间走上一遭。
即使这样,我还是松松就从相机里挑出了近百张照片,有很多我喜欢的。
武汉的风景就作为我们这次嗨食记的“番外篇”记录一下——都在照片里了。
走马观武汉。
郑州到武汉的高铁,时速300km,2个多小时便到了。
算起来不过是个午睡,外面就换了天地。
武汉高铁站修得跟机场无异。
郑武高铁刚开通我们就来试新,出站一张照。
雾气很重,并不能看清楚二七桥下的长江。
大家都知道郑州的二七纪念塔,是为了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
当时武汉也与郑州相呼应,参与了这次罢工,因此这里,也有一座二七长江大桥。
江汉关。位于汉口沿江大道江汉路口。
由英国建筑师景明设计,恒纪建筑公司承建,1922年动工,1924年落成。
占地1400平方米,高约40米,钟楼顶端高出地面83.8米。
步行街附近尽是这样有欧洲特色的建筑,因为它曾是老租界的过去。
现在看来,这些地方,是我心中的最武汉。
老租界的四明银行,现在已做办公楼之用。
建筑很美,也很结实耐用。
老字号的亨达利表行,风雨百年,写满了沧桑与故事。
上海邨。当年是集中的居住了上海人的巷道吗?
中国工商银行,在这样的老租界楼里,美多了。
回望江汉关,它站在这里,望断江水,看尽世事。
这样的武汉,怎能不让我心生欢喜。
若不是来往的汽车,怕眼前早就回到20年代了。
洛阳虽是古城,却因为建都太早,保留下来的建筑少之又少。
武汉,一切都在眼前,希望能长久的保存下去。
不要再遇到“土匪”,拆掉这些宝贵的东西。
明牌,真是恍如隔世。
江汉关前的我。
我爱拍各种指示牌,只是喜欢。
绿色环保便民自行车。整齐的摆在地铁站口。
建筑霸气,光大银行看起来真心帅呆了。
一点不比现代楼宇逊色,甚至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再走几步就到江边了。江水平静。
长江啊~ 你全是水~~
全体吃货合个影呗~ 小旗子都要求出镜~
江边冷风吹的人涕泪双流的。一干人到新天地下午茶,顺便等待晚餐。
开在老建筑里的bar。
餐厅外的露天藤椅。
橱窗里的复古物件儿。打字机和座钟有年代感。
餐桌一束微光。
一个可爱的书吧。武汉人都知道吧?暖暖的让心逗留。
小花儿。
倒影。
翻几页书,消磨一个下午。
书店外,我。
远远的,就喜欢这家店。店名“花时间”,更加喜欢。
很贵的巧克力。
武汉的夜晚。第一个夜晚。
武汉的第二天,天气更糟糕,雨。
湿漉漉的冬天,真的很冷。
雨中不断翻腾的东湖水。
一群无聊的人非得要去窄堤上吹风淋雨。。哈哈
天气很冷,人很嗨。
匆匆看一眼东湖,晴朗天气,风平浪静的时候,这次我只能错过了。
武汉大学。同样也是个遗憾。
武汉大学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如画的校园风景,每年4月的樱花更是吸引百万的游客,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樱花是看不到了,冬日雨中小景,体味一下吧。
这是一个战争时期的防空洞,现在被改造成了便民通道。
进来还是有种阴森森的感觉。两边的小门都被封起来,只留主通道。
在战乱时代,一定是有亡魂在这里飘荡的。我连说话都不敢大声。
雨很细密的下了一整天。
梧桐背后的图书馆建筑群,这些建筑也都有百年历史了。
这才是大学校园应该有的样子啊!
图书馆外围建筑,现在是学生公寓。从高高的拱门进入,爬很多台阶才能到图书馆近旁。
共有三个拱门可以通往图书馆,长得一样。
12月的武汉,梧桐的枯叶还没有落尽。大概一冬都不会落尽的吧。
黄叶和屋顶的瓦蓝相映。
老图书馆,多美的建筑。每次看到特别喜欢的东西,反而词穷。
它常常出现在武汉大学的宣传册上,是武大的代表建筑。
上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馆,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
旁侧保留下来的松柏,很多也上了年纪。
老老旧旧的匾额,篆字。看得出正下着雨吗?仰拍的时候,镜头好几次都被打湿了。
图书馆凝结着周围树木的翠华,看起来朗润极了。渗得出水来的样子。
朱红色的窗。
银杏叶子最后的姿态。
黄色落满径。
第二天的武汉,显然是最对我胃口的。
最后一日一大早,我们赶轮渡去户部巷过早。
雨终于停了,虽然太阳还是不愿现身,至少不用湿身了。。
送上渡江照。
武汉长江大桥。公路铁路桥。“万里长江第一桥”。
“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旁边,自然是要去“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
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
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始于三国,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是1981年重建的。
木质结构的阁楼很难长久经历时间的考验和战乱的侵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对它进行重建和修缮。
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
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
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这样精美的建筑,每个细节都值得细细推敲。
内部有每个朝代黄鹤楼的复原模型,光线不佳,大家将就看。
看得出来,每个朝代几乎都重新设计了它。体现了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
这是清朝的,与现代黄鹤楼最相近的一版。
这个,元朝的吗?
明?
这个看起来真心很唐朝。
在楼边鲤鱼跃龙门的翘角处,俯瞰武汉城。要塞处尽收眼底。
借了个硬币,一次投中。好运大概要送给别人了:)
后山树木葱茏,山顶必有亭台,这是我们的风格。
视通万里。
在黄鹤楼前面,对抗地心引力~ 每张脸,都写着“耶~”
下午在汉街采购,鸭脖买了一大堆~ 最后在汉街大戏台前面的我们。
武汉的全程都记录完毕,吃喝畅游,乐在其中,虽有遗憾,却是圆满的旅程。
因为,我还会再来。补齐这次的遗憾,留下新的遗憾。
习惯旅程的遗憾,就是旅程的一部分。
吃货天堂,武汉嗨食记[番外篇] -完。谢谢观赏。
--------------------------------------------------------------
--------------------------------------------------------------
上所有图片,文字,音频均为原创,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修改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