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论理财的话题。其实长期以来,我的讨论,一直在理财的框架下进行讨论。如果有区别,就是正常的理财投入的时间精力比较少,一般就是配置完就完了。投资股市,一般也是超长期买入指数基金。
(一)股债搭配
股债的配置没有一个确定的比例。一般来说,年轻人可以激进一些;老年人比较保守一点。但总体来说,还是因人而异。
在股市投入较多时间精力的,我认为合理的模式是熊市的时候不断买入,直到股债配置7:3,牛市的时候缓慢卖出,最终达到3:7。这样,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抄底逃顶。
(二)配置框架下的买卖
年初,个人的判断,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的持仓各占百分40的仓位,但同时确定的目标,是有机会就调整成为百分20的仓位。今年运气不错,所以,二季度开始,每个月都在卖股票,不断的把平安和太平调整成百分30的仓位,调整成百分20的仓位。现在多出来的另外一个重仓股,平安银行,就是二三季度卖出平安和太平而买起来的。
前几年,看好一家公司,可以全仓。
现在来说,看好一家公司,就是至少要保持一定仓位的股票。
同时显著上涨时,可以居于仓位管理,而不断卖出。
这样虽然不会利润最大化,但可以更加平衡。
(三)
今年还做了两次短线
一次是平安因为陆金所的半天风波造成的下跌而加仓
一次是中国太平三季报被市场误读大幅下跌了近百分20持续加仓
说是短线,也有严格的自我约束
买,会有上限
卖,一旦市场认识到自己错误后回归正常,就回到原先的配置
总体来说,配置为王
前一篇:中国平安的市值会超过工行吗?!
后一篇:中国太平三季度业绩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