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勇猛:
中国太平的代理人增长飞速,近些年来业内无人可比。
2014 年开始,保障型业务(长期健康险、传统寿险、 意外与短期健康险)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2016 年占比达到 14.6%,较 2012 年提升了约 6 个百分点,但与其他上市保险公司 30%-40%的水平相比,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7 年一季度,新单业务同比增长 69%,其中长期保障型产品同比增长 165%,增速高于新单整体增速。
2014 年开始,保障型业务(长期健康险、传统寿险、 意外与短期健康险)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2016 年占比达到 14.6%,较 2012 年提升了约 6 个百分点,但与其他上市保险公司 30%-40%的水平相比,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7 年一季度,新单业务同比增长 69%,其中长期保障型产品同比增长 165%,增速高于新单整体增速。
(三)资本充裕,国际大行评级稳定
中国太平13年以来连续融资,目前资本非常充裕。
近两年,国际大行对太平评级稳定,评级报告分析指出,太平人寿专注于长期保障型寿险业务的经营策略,新业务价值增长依然强劲,太平人寿偿付能力比率达到251%,远高于监管要求的最低限度。
(四)新业务价值驱动内在价值高速增长
先看中国平安过去内资啊价值增长:
从EV 增长的两个驱动力看,
都以新业务价值的不断增长为前提:
1)年初内含价值的预期回报中:最为核心的是有效业务价值(VIF)
按贴现率
11%的增长,但其可持续性以新业务价值(NBV)
的不断补充为前提;
2)本期新业务价值贡献中,也只有新业务价值增速不低于
EV 增速,才能为 EV
的增长带来正的贡献。而只有在
保障保险业务渗透率较低的市场,才能实现 NBV 的持续高增长,进而推动 EV 持续增长, 进而提升寿险企业的估值水平。
保障保险业务渗透率较低的市场,才能实现 NBV 的持续高增长,进而推动 EV 持续增长, 进而提升寿险企业的估值水平。
投资回报差异假设,可以忽略不计。
其他因素,主要是假设变更,比如去年从5.5的投资假设下降到5,这种假设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新业务价值增长,主要关注:代理人数量,代理人质量。这两项中国太平都做得不错。
中国太平的策略,就是持续发展代理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