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学习古文

(2012-10-31 16:19:16)
标签:

广大教育

中小学学习辅导

古文学习

经典诵读

熟读背诵

分类: 教育观点、学习资源


怎样学习古文

作者:
周振甫

       怎样学习古文?我们翻开《唐才子传》,在《王勃》传里,说:"六岁善辞章。"他六岁已经会写诗文了。当时的诗,就是古诗、律诗、绝诗,当时的文,即古文、骈文。六岁怎么就会写这样的诗文呢?再看《骆宾王》传,称"七岁能赋诗";《李百药》传,称"七岁能文";《刘慎虚》传,"八岁属文上书",类似的记载还有不少。换言之,在唐朝,七八岁的孩子不仅会读懂古文、骈文、旧体诗,还会写古文、骈文和旧体诗。是不是当时的人特别聪明呢?不是的。我们再看近代人,如康有为,"七岁能属文"。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可见古今人的聪明是相似的。那么,不论是唐代人或近代人,他们从小就能读懂古文,不仅会读,还会写古文和旧体诗。为什么现在人读懂古文会成问题呢?这当跟读法有关。

       我曾经听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先生讲他小时的读书。开始读《四书》时,小孩子根本不懂,所以老师是不讲的。每天上一课,只教孩子读,读会了就要读熟背出。第二天再上一课,再教会孩子读,读熟背出。到了节日,如阴历五月初五的端阳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年终的大节,都不教书了,要温书,要背书。如在端阳节要把以前读的书全部温习一下,再全部背出。到年终,要温习一年读的书,全部背出。到第二年年终,除了要背出第二年所读的书外,还要背带书,即把第一年读的书也要连带背出。因此,像梁启超的"六岁毕业《五经》",即六岁时已把《五经》全部背出了;所以他"九岁能日缀千言"。因此,《唐才子传》里讲的"六岁善辞章","七岁能赋诗",按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他们在六岁七岁时,熟读的诗和唐诗一定远远超过三百首,那他们的会吟诗也就不奇怪了。

       我向张元善老先生请教,问他小时怎样读书的。他讲的跟章锡琛先生讲的差不多,他说开始读时,对读的书完全不懂。读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记住的生字是点,记住的句子是线。点线的懂是不够的。因为一个字的解释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关系而有变化,一个字在不同的结构里会具有不同的用法,记住了一个字的一个解释和一种用法,碰到了这个字的解释和用法有变化时就不好懂了。读一课书,记住了这课书中的生字,记住了这课书中的句子,这叫平面的懂。平面的懂只懂得这课书中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字,在别课书中,它的意义和用法假如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因此,平面的懂还不够,不够解决一个字的解释和用法的多种变化。把一部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开始读时不懂,读多了渐渐懂了。比方读《论语》,开始碰到"仁"字不懂,"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4次,当读到十几次的"仁"字时,对"仁"字的意义渐渐懂了,当读到几十次、上百次的"仁"字时,对"仁"的意义懂得更多了。因为熟读背诵,对书中有"仁"字的句子全部记住,对有"仁"字的句子的上下文也全部记住,对于"仁"因上下文的关系而解释有变化也罢,对有"仁"字的词组因结构不同而用法有变化也罢,全都懂了,这才叫"立体的懂"。

       这个"立体的懂"有三方面,一方面是词的具体解释;一方面是一个词作为术语时,了解术语的理论意义;一方面是要读懂文章的用意。就词的具体解释说,如《论语》中的"仁"字,在《学而》篇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个"仁"字是指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即仁德,认为孝弟是仁德的根本。在同一篇里,说:"泛爱众,而亲仁。"这个"仁"不指仁德,是指具有仁德的人,"仁"的解释稍有变化了。在《里仁》篇,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指居住,这两个"仁"指有仁德的地方,相当于好的环境,"仁"的解释又有些变了。在《子路》篇里,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假使有王者兴起,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推行仁政。这个"仁"字指推行仁政,解释又有些变了。这个"仁"解释成推行仁政,成了动词,用法也变了。在这些句子里,"仁"字作为仁德的意义没有变,只是由于上下文的不同,由于用法的不同,在具体解释上有了变化。不懂得这种具体解释上的变化,光懂得"仁"指仁德,碰到具体解释上有变化的句子就看不懂了。要是把以上举的句子都读熟了,懂得了这些具体解释上的变化,这就是对"仁"字在解释上的立体的懂。

       从前人读《论语》,就要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了,才会懂得"仁"字在不同上下文中具体解释的变化。用"仁"字作例,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了,《论语》中别的不少的字,它们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体解释的变化和用法,也都懂了。有了这个基础,再去读别的古文,比方读唐宋以来的古文,不论唐宋以来的古文中的字,它们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体解释有多少变化,它们的用法有多少变化,都可以理解了,这就是立体的懂在读懂古文上的好处。从前人读书,为什么六七岁七八岁的孩子,就会读懂古文,不仅读懂,还会写古文,就因为他们小时,比方把《论语》全部读熟背出,对《论语》中的字有个立体的懂,所以他们在六七岁或七八岁时就会读懂古文了。再说,到了辛亥革命以后,废科举,兴学校,学校里不读《论语》,改读教科书了,那时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学生,他们会读古文,又是怎样来的呢?原来当时的学校里,也教文言文,一到中学,就教传诵的古文,不但教古文,也要熟读背诵,当时的中学毕业生,读四年中学,在四年中读了不少篇的古文,读熟背出了不少篇的古文,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对读熟背出的不少篇古文中的字,也就有了立体的懂。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读懂唐宋以来的古文了;即使有些字不认识,查一下字典也就懂了。因此要会读古文,不一定像私塾中的教法,一定要把《四书》《五经》都熟读背出才行,像辛亥革命后的学校里,教学生熟读背出多少篇古文也行。

      学会读古文跟学会读外文相似。我向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请教,他小时候怎样学外文的。吕先生说,他小时读外文,老师要背,不是整课书背,是就读的书,老师挑出其中精彩的段落来要学生背,背精彩的段落不长,可以背出。这次背出一段,下次再背出另一段,积少成多,就背出不少段落了。这是吕先生他们所以对英文有立体的懂的原因。《朱子语类》卷十一:"人读史书,节目处须要背得,始得。如读《汉书》,高祖辞沛公处,义帝遣沛公入关处,韩信初说汉王处,与史赞《过秦论》之类,皆用背得,方是。若只是略绰看过,心下似有似无,济得甚事!"朱熹讲读史书,挑重要节目处来读,跟吕先生的讲法相似。吕先生讲就一篇中挑精彩的段落来背,更为灵活可行。不论读古文或白话文,这方法都可行。吕先生小时学英语的方法,可以参考来使我们达到对古文或外语的立体的懂。

      再说张元善先生结合熟读背诵来讲"立体的懂",还有一个意思,即培养语感。学习古文也是学习语言。《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诸'。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喧嚷)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齐街里名)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把方言区的孩子送到北京来念书,不用教他北方话,过几年,他的北方话就讲得好了,从发音到用词都北方话化了。他回到家里,听到家里的大人讲话不合北方话的标准,还会起来纠正,他已有了北方话的语感了。学习古文也这样,熟读背诵了多少篇古文,培养了对古文的语感,对于古文的用词造句,尤其是虚词的运用都熟悉了,也就会理解了。

作者简介:

周振甫(1911年—2000年),原名麟瑞,笔名振甫,后以笔名行,浙江平湖人。中华书局编审,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

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招录朱起凤《辞通》的校对,周振甫作《老学庵笔记》断句测验,得以录用,从此开始了他的校对、编辑生涯。进开明书店帮助宋云彬校对了《辞通》后,又校对了王伯祥主编的《二十五史补编》。

广大教育更多相关文章:

 对7岁孩子阅读的指导建议怎样学习古文2011-10-10 21:34:52

 [转载]语文、数学、英语学法资源大汇总怎样学习古文2011-12-16 14:44:20

 语文学习的秘诀就在于多读书、会读书!怎样学习古文2011-11-25 23:58:25

 超详尽中小学语文知识资料大全怎样学习古文2011-11-21 16:57:59

 民国文言作文:渐行渐远的优雅怎样学习古文2011-04-05 17:39:09

 肖川: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怎样学习古文2011-03-13 10:16:14

 如何练好作文基本功怎样学习古文2011-03-04 22:38:21

 南方周末1998-2010新年发刊词 (看看这才叫报纸!)怎样学习古文2011-01-08 23:53:53

 语文永远都是政治的婢女怎样学习古文2010-09-15 09:54:17

 中国教改缺乏方向怎样学习古文2010-03-07 01:46:42

 年少正好读杂书2010-03-07 01:17:12

 孩子,大声读起来,体验其中不一样的精彩!怎样学习古文2011-06-09 09:17:10

 徐莉:阅读可以从一出生就开始怎样学习古文2011-06-09 08:48:54

 大声朗读对孩子有多重要怎样学习古文2011-05-31 20:55:28

 怎样指导孩子写日记怎样学习古文2011-11-19 08:55:23

 对7岁孩子阅读的指导建议怎样学习古文2011-10-10 21:34:52

 让孩子写博客,您支持吗?怎样学习古文2011-06-17 09:11:03

 如何辅导二年级孩子写好看图写话怎样学习古文2012-05-07 00:17:59

 让读小学的孩子学会批注式阅读怎样学习古文2012-04-09 23:16:24

 多读少说:提升阅读教学的品位怎样学习古文2012-04-05 23:02:33

 小学一年级日记起步教学方法怎样学习古文2012-03-28 20:36:20

 叶嘉莹:吟诵是自然的读书方式怎样学习古文怎样学习古文2012-02-24 00:41:20

 [转载]朗读、默读与朗诵怎样学习古文2012-01-27 22:19:15

 [转载]最佳学习方法手册怎样学习古文2012-01-13 00:34:30

 [转载]告诉您作文得高分的秘笈怎样学习古文2012-01-05 00:10:06

 怎样才能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怎样学习古文2011-12-29 22:25:59

 初中作文辅导视频讲座汇总怎样学习古文2011-12-23 21:48:30

 用“心”学语文你一定能行!(柳恩铭博士)怎样学习古文2011-12-23 20:37:07

 [转载]小学生作文投稿邮箱大全怎样学习古文2011-12-22 16:09:36

 超详尽中小学语文知识资料大全怎样学习古文2011-11-21 16:57:59

广大教育

广州一对一精英式学习辅导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
电话:020-38802362

QQ:1343466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