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据说领先世界,价值体现在哪里?
(2010-03-15 16:06:35)
标签:
两会钢铁股中国高铁航空财经 |
分类: 神光市场研究 |
一场大戏落下了帷幕,股市应声而跌。没有利好就是利空,股市是如此现实而直接,功利而不加掩饰,将投资者对现实的忧虑快捷地显示在走势上。只不过,连续两天下跌之后,空头的燥热得以宣泄,市场短期未必能再跌多少,3000点之下便成为多头施展的舞台。
今日大盘股跌幅大于小盘股,刚刚走强的钢铁股跌幅第一,显示出市场资金的极度匮乏,热点无以持续,炒作不可长久。至于未来一段时间大盘股能否正式走上前台,还需要再做观察。
今天想谈的一个话题是两会期间最激动人心的一个伟大成就:中国的高铁据说领先世界,尤其是领先美国10年,以至于美国总统声称不能让中国和德国一直领先,美国也可能大兴高铁之路。
不过,美国的铁路总里程在1916年就达到了40万公里,以后逐渐淘汰,目前运营的铁路里程只有23万公里。相比之下,中国的铁路总里程预计在2012年才达到11万公里。我们不免要心怀疑问:近百年来,美国的铁路建设为什么停滞不前反而被中国超越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1916年后,美国的航空运输业逐渐兴起,慢慢取代了铁路的部分功能。尤其是1929年大危机后,美国为了挽救经济而大兴飞机场建设。由此造成了运输能力的相对过剩。此后,内部的挖潜和整合便成为美国铁路的主旋律。
对美国人来说,兴建高铁第一位要考虑的是回报率问题。假设两地之间兴建一条总投资100亿美元的高铁,他们最在乎的是何时收回成本。我们假设20年收回成本吧,这看起来是一个可以做的买卖。但是,谁来兴建呢?如果有了这条高铁,对原有铁路的冲击有多大呢?会不会带来新增客流呢?
对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会不会因为兴建了一条高铁而就有了新增的客流呢?美国人的算盘恐怕要这么打。
我们就不一样。北京到上海、北京到武汉,两条高铁开始兴建,大家都知道速度快,效率高,但唯一没有衡量的是如果高铁竣工后,会不会有“新增客流”呢?换言之,原来的铁路是不是妨碍了大家出行?是不是妨碍了物流速度?恐怕不见得吧。
但是,高铁通行后,由于其缩减了旅行时间,总会有一些客户从普通铁路转换到高铁,或者从航空转到高铁。它对于降低能耗当然是有好处的,只是,它未必带来新增客流。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算总帐,就算高铁开通后日日满座,但铁路、公路、航空、水路、高铁五大交通工具的总运输人口未必有显著增长,而只会维持相对正常的增长速度。高铁多了,其它就少了。甚至于高铁可能导致城际间航运的破产倒闭。
如果再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高铁建设期间拉动了经济增长,但竣工后对经济增长未必有正面作用。这是我们徜徉在高铁花环中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执笔:扬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