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553
  • 关注人气:67,0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观察员周轶君:的黎波里的“寄宿学校”

(2011-05-10 11:49:33)
标签:

凤凰卫视

观察员

战地记者

周轶君

利比亚

寄宿学校

的黎波里

分类: 记者再报告

大事发生时我在现场,凤凰人始终信守这一承诺。利比亚的局势持续动荡,凤凰第一时间奔赴新闻发生地。从香港到土耳其,从土耳其再到突尼斯,经历了谎言、敲诈、多方联络、长途奔波之后,周轶君和她的两个同伴终于进入了利比亚境内,也使得凤凰卫视成为北约实施对利比亚空中打击以来,第一个进入的黎波里的中文媒体。回忆起历时一个月之久的采访报道经历,这位多年来一直行走在中东,有着丰富战地新闻报道经验的观察员坦言,这是她印象中采访最不自由的一次。

凤凰观察员周轶君:的黎波里的“寄宿学校”
    米苏拉塔外围,北约空袭刚过,做现场报道
 

难开的黎波里之门

凤凰观察员周轶君:的黎波里的“寄宿学校”
    扎维耶,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激烈交火,民房变残垣断壁

 

利比亚局势发生变化之后,到哪里办签证就变得很微妙。周轶君当时有一个突尼斯签证,于是就和摄影师莫子豪、技术师林逸生一起辗转先来到了突尼斯,试图从这里进入利比亚境内。但当他们抵达突尼斯之时,利比亚驻突尼斯大使馆已经倒向了班加西一边,早已无法办理签证。经过多方打听,轶君了解到距离突尼斯首都300多公里的一座小城有一个领事馆,那里还可以办理签证。找到了办理签证的地方,第二个麻烦又来了,这里需要先打报告给利比亚当局,只有收到对方的传真回件,才可以再办签证。经过差不多一周时间的焦急等待,终于等来了好消息,3月29日清晨5点半,终于,的黎波里,他们进来了。“我们走之后,听说那家领事馆也不再受理签证办理了,因为全世界的记者都跑到那里去办,他们觉得太麻烦也就关了。想想看,我们还算是幸运。”

每周一、三、六利比亚当局会派专车接记者入境,从边境到首都的路上,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有军人进行搜查,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入境,就会被直接抓进监狱。一波三折入境之后的兴奋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打破,所有的记者都被关在一个酒店里面,出入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我们的寄宿学校

凤凰观察员周轶君:的黎波里的“寄宿学校”
    记者们苦等卡扎菲之子赛义夫现身

 

面对这种状况,舍不得新闻阵地的记者们,只能留下来,封闭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面。大家开玩笑说那个地方就像严格的寄宿学校,每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像是上课下课,大家每天早餐、午餐、晚餐全部都在一起。由于不允许私自上街,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主要媒体的100多名原本素不相识的记者,在这里相互之间的关系除了同行又多了一层,那就是每天吃住在一起天天见面的学校“同学”。

面对不自由和采访受限的境地,这一帮四海为家、生性乐观开朗的“同学们”变着法子为自己的生活寻找乐趣。半夜经常会听到铃声大作,通知记者们去召开新闻发布会,常常搞得大家作息混乱,于是大家就商量也在酒店里面召开一个示威游行,通知所有监视和陪同去开会。此外,大家还积极创造条件让自己的步调和外界同步,4月29日,恰逢威廉王子大婚,记者们在酒店里面也布置了一间房间,在里面挂上国旗以及威廉王子和凯特的照片,在寄宿学校里面的所有英国记者出钱,送给大家每人一个酸黄瓜的三明治,作为庆祝。

 

我的记者朋友们

凤凰观察员周轶君:的黎波里的“寄宿学校”
    报道利比亚成品油短缺的状况

 

在这所寄宿学校里,可以看到你能想到的所有世界主要媒体的记者,有好几位记者都曾经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几乎所有人都有着丰富的战地采访经验。在轶君看来,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跟这帮国际上最主要的传媒最优秀的记者们在一起朝夕相处。因为过去其实在很多地方也碰到过传媒云集这样的景象。但是过去因为大家没有这样被封闭的关在一个地方,所以每个人可能也就是见面打一个招呼,然后偶尔去聊一两句。

之前很多时候跑战场轶君觉得自己是在斗勇,但这次更多的是在斗智,因为自己要在那种复杂的环境下去寻找真相。由于这些同行们的经验比自己更加丰富一些,所以轶君觉得他们对真实状况的了解判断有时候会更加准确,而自己也不断地在请教他们。有趣的是,在寄宿学校的记者们当中,轶君算是最年轻的之一了,许多记者都已经是五六十岁还在跑战地,这一点令轶君敬佩不已。记者无论是男女大家都是差不多对家庭会照顾的比较少一点,在外面跑的多一些,四海为家,大家志趣相投,真的是同一类人。

寄宿学校的“同学”们还在Facebook上成立了一个群组,轶君是唯一的一个中国成员。大家在上面相互交流采访心得也上传一些在酒店内拍摄的一些有趣的片段。他们相约说到一年或者是十周年庆的时候,再回这个酒店,出钱包这个酒店去开聚会Party。

 

战地记者之我见

凤凰观察员周轶君:的黎波里的“寄宿学校”
    在卡扎菲官邸内拍摄

 

从中学时代看到中国第一次派记者报道海湾战争那时起,在周轶君的心里就埋下了想成为战地记者的种子。1998年阿拉伯语专业大学毕业之后的她原本有机会进入外交部工作,但是她义无反顾地去了新华社开始做记者,之后在2002年又作为新华社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2006年进入凤凰卫视任职至今,曾多次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等众多中东关键人物。

谈起自己之前对战地记者的理解,轶君起初觉得就是一种冒险,要有勇气去面对战地复杂的状况,要不怕死。真正做了这一行之后她才发现,首先第一点是你要想办法进入现场,其次是要到了那里之后如何在极端的环境中还能有所观察,能够告诉大家在那里都发生了些什么,做出稿子,发出报道。

如今,在轶君看来,自己对冒险这种事情肯定不像以前兴奋了,自己现在更多的觉得是一种责任感。哪里发生战事,她觉得如果是自己去的话,肯定会比其他人更有经验一些,更有把握顺利地完成新闻报道。

曾经有人问过轶君,选择去炮火纷飞的战地,是公司的决定还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想起BBC一位记者的回答,身为记者你至少知道你是有选择,你知道你是在干什么,你知道你要来战地,你知道你会深处险境,那么你也会想办法出去。但是对生活在战火当中的人来说他们根本没有选择,所以相比之下,记者还是很幸运的。

“做战地记者的人,他首先对自己的职业他有一个热情,他本身性格中有这种成份,他喜欢去接受挑战,但我觉得还有一点,真正要做一个好的战地记者,就是另外一个事情了。你一定要有判断,有知识,可能还有一个东西,就是不要带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