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青年朋友炒股尝试“炒差”,跟着一些高手炒绩差股星美联合(该股被借壳资产重组后更名为欢瑞世纪),企图博取超常收益。他不慎高位买入该股,陪它一路下跌,还一路补仓。该股成了他第一重仓股。好不容易等到该股资产重组完成,可它仍然跌跌不休,丝毫不见困境反转迹象,不知何时才能咸鱼翻身。
“暂且换掉它吧!”我几次建议。
“我已深套,而换股也不见得一定就好,搞不好两面挨耳光!”朋友说,“那些高手有一条重要经验:不赚不走。我就再坚守一段时间看看吧!”
目前,这朋友可能被腰斩还不止。
这样炒股至少暴露出两个严重缺陷:
一、其实,炒股从概率上讲,“炒差”的成功率向来就不及“炒优”的,特别是在向注册制过渡中,随着IPO大量增加,监管加强,更是如此。你想,如果“炒差”能够胜过“炒优”,股市还会向前发展吗?明白了这点,识时务者为俊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无疑是明智的选择。炒股犹如打仗,要尽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先胜而后求战”。炒股票可不是赌股票。即使要“赌”,也不宜出手过早吧?
二、股谚有云:手中有股,心中无股。所谓“心中无股”的主要意思是:忘掉买入价。“不赚不走”恰恰是强化记住买入价,这样,一旦买错,便会一错到底,死不悔改,弊端甚大。
而很多朋友都有意无意地把买入价作为决策的一项重要依据,这样就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现象:1、一有赢利便马上落袋为安,生怕利润失去;而一旦套住则死抱不放。2、当股价高于或明显高于买入价时,有的人便沾沾自喜,好不得意,觉得自己颇有能耐,于是策略也越发冒进。还有的人获得了一定的赢利便抽回本金,用盈利炒(这也是那些高手的另一条重要经验),好像炒股赢来的钱是额外所得,于是心态超好,胆子更大。殊不知,钱是等价的,赚来的、赢来的、送来的、捡来的、赌来的……都是一样的,只是你把它们放到自己不同的“心理账户”里了,那是错觉。而当股价跌破买入价时,则胆小心慌起来,心疼不已,只想着早日解套。
要知道,股票从来就不认识你,也不知你的买入价,更不会体谅你的心情,它只顾自己涨跌,我行我素,才不来管你会怎样呢!所以,请忘掉买入价,不要与股票“谈恋爱”。不然,厮守某只前景黯淡的亏损股,还总想从这只股上赚回来,这种强烈的“股票情结”很有可能会使你一叶障目,盯着一棵老秃树,而望不见大森林,以致错过许多其它好机会。其实,股票的好与坏是相对的,炒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比较与甄别各个股票优劣的过程,认为好的,拿住;认为不好的,卖出或换成更好的。而这些策略与你买入价是无关的。
所以,炒股票,要关心买入股,而忘掉其买入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