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邦的诡秘人生》56程步研究原创 |
分类: 《真刘邦》 |
根据司马迁的描写,刘邦兵临武关,面对远处的雄关坚不可摧,自己却身处山涧峡谷之中,很容易就被开关而出的秦军一举歼灭,张良不谙关节,于是献计刘邦,用金钱收买武关守将(臣闻其守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张良家是豪门,他也很会使钱,想来是认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他就曾经用出巨资收买刺客去刺杀秦始皇,只老天有眼,秦始皇毫发无伤,张良自己却吓得半死,隐姓埋名,亡命天涯。其实秦始皇并不知道博浪沙谁要刺杀他,张良是做贼心虚。
不能说张良没有建议过用钱收买,但是既然有赵高的使者在这里,又主动向刘邦提出“分王关中”,还用花钱吗?花钱岂不多此一举,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吗?
面对张良的建议,刘邦自有主张,哈哈一笑,佯作应允,不予点破。
钱不是万能的,尤其是面对生死存亡时,钱更不一定好使。武关守将的老婆儿女都在身后的咸阳,或其他城邑中,为点钱放你过去,你刘邦就几千人马一群流寇,万一你没打下咸阳战败了,自己岂不叫朝廷杀头灭门?抑或你果然神奇打下了咸阳,造反军杀秦人从来就是心狠手辣,焉知你不会立刻翻脸手起刀落?
刘邦不动声色,派郦食其和陆贾入武关,去见赵高的使者(使郦生、陆贾往),谈妥条件,当然会有数次往复,叫刘邦确认,保证,决不食言等等。一切言定,由赵高的使者令武关守将开关放行。面对朝廷的命令,很可能还指鹿为马冒充是皇帝的圣旨,武关守将没有不从命的道理。于是一声令下,关门大开,一干守关将士皆夹道迎送。就在这时,刘邦却悄悄下令:“打!攻击前进,目标咸阳!”一干将士闻令一拥而上,攻破武关,随即马不停蹄杀奔咸阳。
刘邦为什么出尔反尔,或者用两字更为贴切,为何突然“翻脸”?
当然不是因为张良的建议,什么“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既然武关守将遵赵高令开关放行,哪里还有什么“恐士卒不从”的道理?就算没有赵高的使者,武关守将真的被金钱收买了,也同样没有什么“士卒不从”的问题。武关守将不会傻到明说自己为钱背叛朝廷,当然会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说接到朝廷密令之类的,亦或是此乃诱敌深入,放他们入武关,前面早有重兵埋伏,我们这里才好关门打狗。随便糊弄个理由,一干士卒哪里搞得请,又哪有不从之理?
那么刘邦又为什么翻脸命将士开打呢?
你一开打,就不仅是跟武关翻脸了,也等于是跟赵高,跟大秦国朝廷翻脸了。宁昌很可能花言巧语,说你刘邦前来如此这般,不是亡秦,而是助秦,我刘邦保证秋毫无犯,这才骗得赵高信你,见你,许你“分王关中”。你这翻脸一打,武关到咸阳还有八百里,还有众多的城邑,还有峣关,还有灞水、渭水,都是天然屏障,你孤军一个,没地方落脚,也没有粮草补给,万一武关没杀干净,沿途城邑有攻而不下的,叫人前面阻击,后面追剿,四面来袭,岂不是自投罗网吗?何不佯装允了赵高,先骗进武关,再骗进峣关,等渡过灞水、渭水,进了咸阳,再翻脸开杀不迟呀?
可是,刘邦忍不住,装不出,忍无可忍,怒不可遏,不计后果,非大开杀戒不可。究竟遭了什么罪,受了什么气,竟会如此不顾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