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安妮鲜花
最近网上热议某地区要取消学前班的问题。其实学前班各个国家都在办,只不过办法不同而已。与其以学前班存在问题为由讨论是不是要取消,不如实实在在地研究一下别人的学前班是怎么办的!

加拿大女童子军,旨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生存能力等,从学前班就开始招收学员了
北美包括其他英联邦国家,学前班对后续的学校教育都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我女儿前两年刚刚在北美上完学前班,让我对北美的学前班有了很深的理解。我觉得,学前班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整个教育理念和教育现状的缩影。北美教育强调孩子的团队合作、习惯养成、特长培养,并且把阅读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致力于把人培养成为有健康体魄、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善于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一生从书籍中获得营养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人生价值的这样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所以,北美的学前班就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式:
第一,北美的学前班是统一隶属于教育局管理的,属于小学编制体系,任何一个小学都有学前班,老师也都是该小学的老师。所以,北美的小学教育是0-7年级,这个0就是学前班KINDERGARTEN(简称K).
这种编制就决定了学前班的教学完全是按照小学的体系进行的。区别仅仅在于,学前班是半天上课,课程设置上也针对年龄特点,也更加轻松一些。我理解,这个半天上课既照顾到了孩子年龄小的特点,作为一种过渡,同时又满足了孩子特长学习、强身健体的需要。比如孩子们可以多一些课外活动的时间。
第二,北美学前班的教学不是一般的正规。我们说国内存在的让孩子早认字早写字,这个做法都是北美学校学前班正在做的,当然认法和写法又有不同。而对于认字,不但学前班在做,连更小的孩子都在做。甚至,BC省教育局还通过一个STRONG
START
的项目把阅读的年龄提前到了0-5岁。只不过区别在于,他们的认字更多地是在阅读中进行,是为了阅读而认字,阅读也不一定只是读字,更多地是在读画面、读内容。
同时,他们总结了一套循序渐进的适合PRESCOOL(3-5)、KINDERGARTEN(5-6)、以及一年级以上孩子的独特的阅读方法,包括PHONICS、RHATHM以及其他的方法。尤其让我感到和国内不同的是,各个出版社都有大量的分级阅读读物,并且有严格的阅读评价标准。在北美,一个学前班以下的孩子一年读个几百本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到了小学、中学,都以此为基础,只不过标准更高而已!相比较而然,我们国内的孩子现在是阅读的数量太少、尤其是小学以后的阅读基本就是一个业余爱好啦!
第三,北美学前班开始对孩子进行最初的合作、分享、尊重、友谊等方面的训练。北美的小学开学初都是老师发文具清单、孩子们购买后带到学校。学前班孩子的文具是大家放到一起混合使用的。我很清楚地记得曾经给大宝借过一本书,书里说的就是,开学第一天,学前班乱成一团,这个喊:这个铅笔是我的,那个叫:那个橡皮是我的!最后老师出来了说:在学前班,所有的东西都是大家分享的!
第四,学前班的课程设置等,都是纳入教育局的教学大纲中,哪些内容学前班学,哪些一年级学,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学前班学过的一些内容,比如LETTER
SOUNDS在一年级会有一些重复。但是,重复的是表面,区别的实质在于难易程度。包括阅读也是一样,学前班、一年级可能阅读同一本书,但是要求是不一样的。
应该说,北美的学前班对孩子完全是按照小学生的要求进行的。包括上课的时间安排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等等。孩子们认为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自豪感从学前班开始就产生了!
看北美的学前班教育,感觉与他们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是和谐统一的。在学前班重点要求的内容都是今后12年教育中一直要求的内容。所以,我认为,我们国内目前的问题,表面现象是学前班、小学、中学给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压力,但是其本质,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的大学生录取的标准,以及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对于孩子的评价标准问题,这个才是左右孩子尤其是家长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尺。
就好比北美,他的大学录取分数只占一定的比例,但是如果你足够特别,有特殊的才能,比如领导才能、艺术体育特长或者社区服务经验等等,在录取上会比分数占有更多的优势。所以,北美的家长更多地让孩子在这些方面上花时间;而我们中国是一考定终身,学生不抱着书本、不搞题海战术高分从哪里来?其实我们国内的老师就愿意让孩子作题吗?国内学前班的老师就愿意让孩子早早地学习小学课本吗?当然不是。但问题是,我们国内哪里能够找到这样的评价标准呢?不管是小升初还是中考、高考。这就是,指挥棒决定一切!
如果,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什么时候不从学前班找问题,而是从大学录取找问题,从对学生乃至对成人的评价标准上找问题,那么整个国民的教育理念也会有所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