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里铺窑洞客栈

(2017-11-24 11:43:16)
标签:

乡村

休闲观光

随拍

文图

1、
十里铺窑洞客栈

2、
十里铺窑洞客栈

3、
十里铺窑洞客栈

十里铺窑洞客栈

4、
十里铺窑洞客栈

开昭仁寺时,顺便和工作人员攀谈,方知从昭仁寺往西5公里多有一家十里铺窑洞客栈,是今年525日才落成开张的。窑洞冬暖夏凉好避暑。于是,我们即去往了那里。

十里铺窑洞客栈处在长武县丁家镇十里铺村,是为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而建。其占地10余亩,开发窑洞45孔。这里地处陕甘交界,历史上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

夏日的窑洞客栈车来人往,双休日的窑洞客房更是紧俏。如今私家车逐渐普及,乡间旅游休闲悄然兴起,方兴未艾。  


丝路驿站窑洞文化广场  

5、

十里铺窑洞客栈

6、
十里铺窑洞客栈

↓宜禄阁  

7、

十里铺窑洞客栈

8、
十里铺窑洞客栈

9、
十里铺窑洞客栈

↓周末,休闲娱乐,人气旺盛。  

10、

十里铺窑洞客栈

↓窑洞风情,乡间韵味。

11、

十里铺窑洞客栈

12、
十里铺窑洞客栈

13、
十里铺窑洞客栈

14、
十里铺窑洞客栈

15、
十里铺窑洞客栈

16、
十里铺窑洞客栈

↓窑洞记忆 这里是丝路民俗展馆。

窑洞是古老的民居,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民谣“土打的窑洞丈二宽,夏天凉来冬天暖”道出了窑洞民居的特点。窑洞记忆通过图片、实物展示了窑洞文化、窑洞养生、窑洞人家的生活。

    窑洞起源于远古。《易经·系辞下》就有“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记载。它的初创者是周王不窋,其子鞠陶领导先民将地穴改进为“陶复陶穴”式窑洞。后来,周先祖公刘到古公亶父十多代居于豳地,为了抵御冰寒雨雪,保护群落生民不受野兽毒虫侵害,凿洞而居成为繁衍生息的最佳途径。经过漫长的岁月,历经原始穴居、人工穴居、半穴居、窑洞民居直到今天。

十里铺号称“丝绸驿站、窑洞村落”。长武县是古周文化的发祥地,后稷裔孙公刘率众凿穴定居,自古是百战之地和咽喉要冲,素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之称。十里铺地处长武县城以西十里,是古路的交通要道,历经车碾马踩、风吹雨刷而成深沟,因此也称为十里胡同。明末清初,流民沿胡同两侧挖窑定居,形成窑院和村落。由于过往商旅逐步繁荣,地方当局便在此设立驿递铺,以便商旅通讯,十里铺村因此而得名。

17、

十里铺窑洞客栈

18、

十里铺窑洞客栈

19、
十里铺窑洞客栈

20、
十里铺窑洞客栈

21、
十里铺窑洞客栈

22、
十里铺窑洞客栈

23、
十里铺窑洞客栈

24、
十里铺窑洞客栈

↓站在窑顶望向宜禄阁  

25、

十里铺窑洞客栈

↓登临宜禄阁远望田野  

26、

十里铺窑洞客栈

27、
十里铺窑洞客栈

↓崖畔  

28、

十里铺窑洞客栈

↓进村道路 毗邻G312国道和福银高速公路。  

29、

十里铺窑洞客栈

30、
十里铺窑洞客栈

31、
十里铺窑洞客栈

↓夕阳下的窑洞客栈  十里铺原名十里胡同,村落主要是依塬面下的沟道而建,形成了沟道胡同。沟道东西长约三华里多,深有六米以上。

32、

十里铺窑洞客栈

33、
十里铺窑洞客栈

↓晨起的窑洞客栈 

34、

十里铺窑洞客栈

35、
十里铺窑洞客栈

36、
十里铺窑洞客栈

37、
十里铺窑洞客栈

相关文图链接:

古老的地下四合院 林间的地坑窑村落

姜氏庄园——窑洞大宅院的奇葩

渭北高原上的唐家大院

千年古瓷艺苑——陈炉古

碾畔古窑洞民居

小程村千年古窑

长武昭仁寺和东岳庙

庆阳北石窟寺和石空寺

周祖陵

游崆峒山

消暑在崆峒古镇

避暑皇冠镇

纳凉在上坝河森林公园

避暑王顺山

住在老县城村

逛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