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城隍庙


标签:
人文古迹观光随拍文化 |
p1
p2
p3
↑西安都城隍庙紧邻西大街中段北侧,在北广济街与大学习巷之间,占地约 1102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466平方米。都城隍庙大牌楼与山门口相临,是一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五间大牌楼,高14.5米,宽32米;6根粗大的红色门柱,四周加撑12根辅柱;枋梁斗拱层层叠叠,雕梁画栋,高贵华丽;门顶两面大匾上分别书贴金大字“都城隍庙”、“你来了麽”,缘自颜真卿的真迹楷书;大牌楼前,一对蹲狮护佑,勃然大气。2001年06月25日,西安城隍庙被列入第五批 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来了麽”为道教警语。城隍神明察秋毫,“善恶两途君自做”,都在城隍的法眼。聪明正直积德行善,自然问心无愧。作恶多端,百般掩饰,城隍也会惩罚不怠。正所谓“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故而,坦荡之人拜城隍,面对“你来了么”?
会坦然地回答“我来过了”!
↓紧邻大牌楼的山门
p4
↓山门(2009年7月拍摄)
p5
↓由大牌楼望去 山门内有一条数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直达二门,其间有文昌阁一座。
p6
↓院落
p7
↓宫灯(2009年7月拍摄)
p8
↓紫气东来 太湖石圣人峰
p9
↓仪门
p10
↓戏楼
p11
p12
↓戏楼(2009年7月拍摄)
p13
↓牌坊
p14
p15
p16
↓牌坊(2009年7月拍摄)
p17
↓大殿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斗拱出檐,琉璃瓦覆顶,前檐格扇门窗浮雕,雕工精细。
大殿前的简介牌叙述道:西安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五省,故称“都城隍庙”。城隍庙主要供奉:古城西安的保护神城隍老爷主管科举的文昌帝君,忠义无双的关圣帝君,赐人子嗣的九天圣母、送子娘娘,保佑健康长寿的药王孙思邈和有求必应的吕洞宾祖师。
清雍正元年(1723)毁于火灾,同年川陕总督年羹尧用拆除原秦王府木料予以重修。由南向北依次是牌坊、山门、文昌阁、钟鼓楼、仪门、戏楼、牌坊、大殿、藏经阁、牌楼、寝殿。两侧是道众居住修真的东西道院,共24宫。原占地面积九十余亩。1942年部分建筑惨遭日寇炸毁,文革期间,宗教活动被迫停止。大牌楼“文革”中破四旧被拆除了。
2005年正式登记开放为宗教场所。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四月初八为本庙传统庙会。
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8月31日公布)的碑刻介绍道:西安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原在西安东城门内九耀街,明宣德八年(1432)移建于西大街今址。清雍正元年(1723)庙毁于火灾,同年川陕总督年羹尧用从明秦王府拆来的建筑材料予以重建。 城隍庙前原有木构牌坊一座毁于文 革中。门内甬道两侧店肆栉比,是各种手工业品及京广杂货集散市场。二门内,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大殿宽七间。殿前有木构牌坊一座,人 民 政 府已拨款予以整修。
庙内存有古代遗传的乐器和各种古典调乐谱抄本,其中不少古乐曲调几成绝响。
p18
p19
p20
p21
↓大殿(2009年7月拍摄) 翻修以前大殿门头悬起乾隆御题的“灵昭三辅”横匾。
p22
p23
p24
↓火神殿(2009年7月拍摄)
p25
↓圣母殿(2009年7月拍摄)
p26
西安都城隍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2009年7月初,曾去过那里。那时,大殿、戏楼已经破旧不堪,殿门紧闭,油漆早已脱落,房瓦残损,戏楼挑檐由钢管支撑,竭尽满目沧桑。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逛城隍庙小商品市场,早先叫建华商场,针线纽扣、服装鞋帽、日用杂货等一应俱全,物美价廉。那时的庙宇封存在里面,无缘相识。2003年将庙内商贩迁出,庙产归还给了道教协会。
2005年10月进行城隍庙庙前广场改造,修复了都城隍庙大牌楼和山门。从2010年3月3日起开始修缮大殿、戏楼。近日再去,已在去年修缮完毕的庙宇殿堂已焕然一新。
相关文图链接:
《槐花香飘湘子庙》
《梆子井慧静寺》
《游崂山华严寺》
《游崂山太清宫》
《合阳文庙》
《西五台——云居寺》
《太壶寺》
《泾阳文庙》
《游香积寺》
《澄城县城隍庙神楼》
《广仁寺(下)》
《宁陕城隍庙》
《麻镇大庙》
《仓颉庙的古柏》
《村落中的玉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