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崂山太清宫

标签:
旅游人文古迹观光纪实 |
p2
↑崂山——号称海上第一名山
这是第二次游览崂山太清宫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曾经来过一次,这次再游直观感觉,崂山似乎更绿了,更美了。太清宫也许新修建了石牌坊、广场等建筑装饰,显得更加大气了。
崂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太清宫(又名下清宫)位于崂山南麓的老君峰下,一面临海,三面环山,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前,为崂山道教祖庭,全真道天下第二道场。2011年崂山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是青岛市的旅游热点。
再游崂山太清宫,感觉旅游热点大凡都是门票贵,游人多;景在人潮中,人是景中景;我拍你照,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那旅游的炽热度,早已把人熏蒸的汗颜难当,望而却步。要在如此旅游热潮中寻求感受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实在是难以静下心来。
↓崂山在大海中崛起
p3
↓太清宫跟前的停车场
p4
↓崂山太清宫石牌坊
p5
↓号称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p6
↓影壁鎏金大字“道法自然”
p7
↓太清宫正门
p8
↓走进太清宫 太清宫占地 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间。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即“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沿袭着宋代的建筑规模和特色。
p9
p10
↓鼓楼
p11
↓铸钟
一侧的铭文:神光普照四季平安
p13
↓三官殿游人如潮。三官殿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西汉御史上大夫张廉夫来崂山隐居时所建。殿内供奉三官神像:天官,地官,水官。道教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三官实际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3位部落首领尧、舜、禹的化身。传说尧生有八彩眉毛,因敬天爱民,上应天象,天下风调雨顺,被后人尊为天官;舜长有双瞳孔的眼睛,因当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被尊为地官;禹因治理水患而被尊为水官。
p14
↓龙头榆为唐昭宗天佑元年(904)进士出身的一代名道李哲玄来崂山太清宫清修时亲手栽植,距今已有1100多年,因植于唐代,又称“唐榆”,是崂山名树中的珍品。
p15
↓三清殿 “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
p16
p17
↓崂山太清宫内的殿堂总数达到了十三座,供奉神像达一百一十八尊之多。
p18
p20
↓三皇殿中奉伏羲大帝,左奉神农大帝,右奉轩辕大帝,两侧供奉历代十大神医神位。
p21
p22
↓庭院中的泉池
p23
↓汉柏凌霄 呈“三树一体”的奇观,即寄生了一棵藤本植物“凌霄”,一棵刺楸。
p25
↓弘道院
这里是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教学基地
p26
↓走出太清宫
p27
p28
p29
↓太极图石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p30
资料编辑:
崂山耸立在黄海之滨,古称牢山、劳山、鳌山等,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因唯有崂山是在海边崛起的大山,故而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
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崂山是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相关博文链接:
《青岛栈桥回澜阁》
《青岛海湾大桥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