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栈桥回澜阁

标签:
旅游观光掠影 |
p1
↑处在青岛湾的太平路街景
参观完海底世界,就直接来到青岛市的象征之地——栈桥、回澜阁。这时,阳光西下,游客渐少。柔和的光线下,青岛湾的风光越发显得娇美了。
印象中,这是第三次来青岛了,而每次必来回澜阁。在此,回望青岛湾,观澜听涛,海风拂面,没有了一丝的烦倦。
↓海滨风光
p2
↓栈桥位于青岛湾海滨,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栈桥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是青岛历史的见证,现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p4
↓斜阳下的海滨风光
p5
↓海滨的现代建筑
↓站在栈桥一览海滨风光
p7
↓回澜阁处在栈桥南端,号称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回澜阁有24根亭柱,为双层飞檐八角亭阁,阁顶金黄色琉璃瓦,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可一览大海和海滨风光。青岛啤酒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而成。“回澜阁”匾额上的三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夺到日本,在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侵华战争的“功绩”。现今“回澜阁”三个字是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p9
p10
↓在回澜阁处观赏风光
p11
↓回望栈桥
p13
↓登阁观景
p14
↓远望小青岛小青岛与栈桥一样,为青岛的象征。小青岛是青岛的一大胜景——“琴屿飘灯”,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原名青岛,德占时期被称为“阿克那岛”。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故亦称“琴岛”。位于青岛湾内,距岸 720米,面积0.012平方公里,海拔17米。德国占据青岛后,于1900年在岛上建立一座灯塔,为往来船只进出胶州湾导航。
p15
↓远望滨海
↓夜幕降临的海滨
p18
↓栈桥回澜阁
1892年,清政府青岛驻军在此搭起了一座铁木结构、以木铺面的栈桥,长约200米,供装卸军用物资。德国侵占青岛后,对栈桥加以改建,桥身延长至350米,并在桥上铺设了轻便铁轨,专事运输由德国运来的军需物资。大港码头建成后,栈桥遂向市民开放。
1931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为适应旅游需要,投资25.8万元,由德商信利洋行承包重建,全部改用水泥铺面,并设有排水设备,桥南端增建半园形防波堤,堤上新建一座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名“回澜阁”。整个工程于1933年6月完工,桥身延长至440米。
1998年,青岛市政府又投资350万元,对栈桥进行了改造重建,现桥身长401.45米。1992年1月16日,青岛市政府公布其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博文链接:
《参观青岛海底世界》
《青岛海湾大桥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