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當“星探”的日子

标签:
娱乐星探广告演员广告制作张曼玉香港 |
在星光背後工作了30多年,
從1975年到1982年,我先後任職于香港蔡和平廣告製作有限公司、香港加力廣告製作有限公司、胡樹儒香港電影製作有限公司,當時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負責廣告演員的統籌,也就是所謂“星探”。在這過程中,發掘了諸多新人,包括何家勁、張曼玉、鐘楚紅、李美鳳、陳秀珠、黎燕珊、藍潔瑛、劉美娟、李麗珍、陳秀雯、鄺美雲、關之琳、陳玉蓮、連偉健、鄭浩南……
2004年,我加入英皇公司擔任業務發展總監,主要負責中北英皇演藝專修學校的相關事宜。如今,我定居北京,因為內地有太多具有潛力的明日之星。
現在想起來,不論是在廣告公司還是在唱片公司,都有好多逸聞趣事,加上以後在北京的發展,如果寫下來,說不定可以成為一部連載小說,那麼取什麼名字好呢?想來想去應該分為上、中、下三部,上部就叫《我在香港當“星探”的日子》,中部就叫《明星是怎樣煉成的》,下部就叫《定居北京》。
我在香港當“星探”的日子
在我剛進入蔡和平廣告製作有限公司的時候,我僅僅是一個辦公室小弟,辦公室小弟是做什麼的,其實就是打雜的。每天端端茶、倒倒水、打掃辦公室、整理辦公用品、跑腿……有一天,我正在整理一些辦公室裡的文檔,在整理的過程中,我發現廣告演員的資料實在有些混亂。於是,我花了五個通宵的時間,把所有的演員資料都整理的井然有序。我當時這樣做,只是覺得整理好演員資料能夠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沒想到幾天以後,公司老闆注意到了這個變化,並詢問是誰做了這件事,當他知道是我這個辦公室小弟以後,竟然提升我出任演員聯絡主任。這個變化讓當時只有18歲的我著實有些忐忑,但是我的老闆卻給出了充分的理由。首先,我注意到了公司工作中的問題,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工作的影響,並盡我的力量進行了改進,更重要的是,在整理這些演員資料的過程中,我成了整個公司對演員最瞭解的人。我們是廣告製作公司,演員的選擇對於廣告製作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當時我的公司每個月都會有幾支廣告要拍,因此對廣告演員的需求量非常大,於是我便拿著寶麗來照相機走向街頭,當起了“星探”。那時,“星探”就是單純的“星探”,我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發掘適合的人來拍廣告,年紀大的就要健康富態,年輕的就要漂亮大方或者英俊帥氣,小孩子就要活潑可愛。那段時間,我幾乎天天守在尖沙嘴、銅鑼灣、中環等繁華地段的街頭,等待“驚喜”的出現。做“星探”可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特別是夏天,每天頂著炎炎烈日,汗流浹背倒也還可以忍受,曬成黑黑的膚色,卻成為同事和朋友們開玩笑的談資。香港這個國際都市,真的不缺乏俊男靚女,我每天的蹲守換來了不小的收穫。雖然有時遭到別人的懷疑,有時遭到拒絕,有時甚至是惡言相向,但我還是出色的完成了我的工作。更讓我驚喜不已的是,不少我發掘的普通人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了耀眼的明星。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