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看懂货币的第一本书 |
日本军国主义从侵华到二战所制造的战祸,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日本本国自食恶果,也遭受惨重损失。据统计,战争中日本丧失了250多万人的生命,国民财富的45%以上毁于战火,40%的城市建筑成为瓦砾,失业和半失业人数达到1 300百万,失掉家园和流离失所者达3 000万。以战前1935年日本工矿业生产水平的100%计算,1946年下降到28%,工业设备90%被闲置,生产资料的产能仅为10%,消费资料的产能为30%,1945年的农产品仅及1937年的一半左右。
战后初期的日本处于毁灭的边缘,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但深渊中的日本,在美国扶持下浴火重生般重新振作了起来,经济上获得了高速的发展。1950年日本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1955年超过了战前的最高水平,1951-1973 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率高达 10.1% ,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2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5.5%,1975年,改写为62.2%;1985年,已经逼近美国,为97.6%;1986年超过了美国。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第一”“日本全球出击”“日本取代美国”的呼声响彻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日本创造了战争废墟上迅速崛起的举世瞩目经济神话,让亚洲和整个世界为之震撼。 “二战”后的日元极度贬值。为了恢复日本经济,美国在日本实行了“道奇计划”(相当于马歇尔计划日本版)。作为其计划的一部分,1948年12月10日美国占领当局实施《日本经济稳定计划》,实行限制贷款;稳定物价、工资;减少财政赤字等措施。1949年4月25日,日本开始实行固定汇率制,确定为360日元兑1美元,1日元的含金量为2.46852毫克。
随着日本重新崛起和经济复苏,日元逐渐走强。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之后,日元开始有规模地被使用于国际贸易结算。70年代起,日本对外贸易日益繁荣;美国由于存在着较大的对日贸易逆差,希望日元汇率能够更加自由,对日元交换自由化的压力增大。1980年日本修改外汇法,日元进入了初步的自由化交换阶段。1984年,日元-美元委员会成立,被视为日本日元国际化的开始。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宣布放弃美元对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被名存实亡,日元开始升值。
同年12月8日,发达国家财政部长达成《史密森协定》(Smithsonian Agreement),规定日元升值16.88%,新汇率为3081。1973年3月时随着各国放弃《史密森协定》而采用浮动汇率,日元汇率升至265日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但这一价格实际被高估,此后日元开始贬值,到1974年时下跌到300日兑换比1美元。
进入1975年之后,日本对美贸易顺差扩大不已。美国政府不满日元停留在低价位,1977年,卡特政府财政部长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市场疯狂抛售美元,大量买入日元。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41.38%。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的汇率普遍急贬。
1979-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导致美国能源价格飙升,消费物价指数高攀,出现了两位数的严重通货膨胀;如果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的12.4%。
1979年夏天,美联储为挽回美元弱势,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采取提升利率、控制货币发行的措施。结果出现了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1984年间的3%~5%。
美国采取高利率紧缩型货币政策,虽然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导致美元急剧升值;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这时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在贸易顺差中掌握着大量外汇储备的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利率,纷纷将多余的美元存入美国的银行,致使日本的美元储备大量外流。1979-1985年,日元相对于美元贬值,1985年5月日元兑美元汇率大约在2501。
该期间,美国政府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1984年时逆差高达1 6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同时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 000亿美元。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转而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疯狂扩张,制造品充斥全球。其后日本三菱财团挟强势日元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等大手笔,致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和经济学家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转变强势美元政策,干预外汇市场,引导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在美国政府主持下,日本、联邦德国、英国、美国和法国五国(G5)财政部长及央行行长于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曼哈顿的广场饭店(Plaza Hotel)召开会议,达成了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史称“广场协议”(Plaza Accord),主要内容为五国共同促使美元贬值,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态。(待续)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