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常天气为何今夏频现

(2013-08-16 10:05:44)
标签:

发展趋势

北半球

何种

程度

表面

分类: 知识窗

今年7月以来,大范围高温天气席卷我国南方地区,进入8月,持续高温,酷暑难耐。截至8月13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20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与此同时,欧洲、北美等地也出现了持续高温。一时间,高温天气的密集节奏让我们感受到异常。高温缘何如此“肆虐”?

副高压势力 “难逃其咎”

8月6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劲的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35℃以上的高温面积约158万平方公里,40℃以上约7万平方公里,均达到今年以来最大值。从当日的监测来看,湖北、湖南、上海等9个省市的104个国家观测站出现了极端高温事件;新疆、江苏等5个省区的极端高温天数都超过了历史极值。

虽然随着副热带高压势力的逐渐减弱,8月13日后,南方地区高温强度和范围明显减弱,但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部分地区的温度仍然在35℃以上,持续时间比较长。专家表示:今年主雨带提前北移,南方地区长时间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形成高温少雨天气,这是造成南方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正常年份里,每年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随着夏季风的向北推进,我国的主雨带会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形成雨季。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少云天气为主,夏天增温和太阳辐射增温在这时都比较明显,一般也容易出现高温天气。但今年由于主雨带提前北移,南方地区长时间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或者是大陆高压的暖高压控制,影响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因而就造成了南方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天气。

除了副高势力强以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北方地区的冷空气虽然比较活跃,但势力弱,影响区域偏北;二是在低纬度地区的热带系统中,台风或者热带风暴的势力也比较弱,路径又偏南。因此,冷空气和热带系统都很难直接影响高温区。这无疑加剧了南方的持续高温天气。随着持续的高温,降水稀少,加之比较高的蒸发量,便造成了贵州、湖南、江西等地旱情的持续发展。

多因素合力的结果

表面来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是造成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的主因,但为何今年副高势力如此强盛,且持续时间这么长?对此,专家指出:从今年入汛以来的气候特征来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且位置偏北、偏西是持续高温少雨的主要诱因,其中,有四个因素对助推副高势力起到了主要作用。

第一个是海洋因素。今年海洋受到的东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风量都偏低,而整个西太平洋暖风地区的海风量偏高,这便有利于副高的增强和偏北。

第二个是青藏高原热力作用非常显著。去年冬季,东部地区温度偏低,但惟独青藏高原的温度很高。加之去冬今春,青藏高原很少积雪,可以接收到比较多的太阳辐射,因此,青藏高原在夏季便成为强大的热源。这个热源有利于副高偏北、偏西,而且有利于华北降水,不利于长江及江南地区的降水。

第三个是中高纬度因素。从去年9月份以来,北极海冰便处于十多年来的低点,海冰减少吸收了较多的太阳热量。而现在北极又处于负位相,正好有利于副高偏北,季风偏强,有利于华北降水,不利于长江及江南地区降水。

第四个是全球变暖因素。由于全球变暖,使得副热带高压向北扩大,并显示出全球副热带高压都向北移动的趋势。从年代纪的视角来看,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可能会形成北涝南旱的趋势。并且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我国主要雨带未来很可能向北移动。

天气现象未来趋势

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来看,全球气候变暖究竟会对天气现象造成何种影响?对此,专家表示:根据分析发现,今年的气候特点与通过气候模式预测的全球变暖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也就是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干旱等异常天气现象很可能经常“光临”。

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特征,同样受到了全球变暖影响。通过近几年的气候资料分析,发现随着气候变暖,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逐渐向北走,与此相对,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则在逐渐向南走。虽然扩展得不是非常多,移动还是蛮缓慢的,但整体来讲,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还是向北走的。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也逐步向北移动,雨带又总是在副热带高压的北部,因此,雨带也就相应偏北边了,这无疑加剧了南方的高温少雨。

总体上可以看出,今年的南方干旱、降水偏少,而北方降水偏多,与全球变暖形势紧密一致。专家表示,全球变暖后,近地层即对流层变暖最显著,大气中的水循环会加剧,令大气不稳定度增加,容易出现旱涝等极端天气。也就是说,随着全球变暖,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极端天气事件持续增加,大家都在遭遇全球变暖后的天气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什么是骈体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