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神经症以及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的治疗
(2009-03-13 11:58:41)
标签:
健康保健惊恐障碍神经症焦虑症惊恐发作 |
分类: 学术分享 |
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它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推动着人格的发展。
1894年,Freud发表了一篇论文,主张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症:焦虑神经症。
1949年,Freud将焦虑分为三类:
1. 客体性焦虑(恐惧)
<1>原发的客体性焦虑
<2>继发的客体性焦虑:这不是客体的出现或者再现所引起,而是它出现的可能性引起的焦虑
2. 神经症性焦虑:意识不到的焦虑,是阻抑(repressed)于无意识里的焦虑,造成焦虑的威胁来自本能冲动。
3. 道德性焦虑:危险来自超我,被体验为羞耻和罪感。
注意区分两种不同的焦虑概念:当事人体验到的焦虑(现象学的概念)
焦虑症状包括三方面: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称为漂浮焦虑(free-floating anxiety)或无名焦虑。
2)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
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
只有焦虑情绪体验而没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任何表现,不能合理地视为病理症状。反之,没有不安和恐惧的内心体验,单纯身体表现也不能视为焦虑。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心理的东西本身可以变成身体症状,这一过程称为躯体化。
没有精神症状就不能诊断为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论有多少躯体症状也不能构成精神障碍的诊断根据。
焦虑神经症有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但二者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线,相互过度和重叠的情况并不少见。
1)广泛性焦虑: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病程迁延,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漂浮焦虑、无名焦虑)
2)急性焦虑发作,也称惊恐障碍:典型的急性焦虑或惊恐障碍是发作性的,发作的间歇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发作不限于任何特殊的处境,也没有特殊的诱因,所以是不可预测的。
3)创伤后应激障碍:介于急性焦虑反应与慢性焦虑神经症之间,称为精神创伤后迟发的焦虑障碍(PTSD,创伤性压力后应激反映失调)。精神创伤是异乎寻常的,也就是对几乎又有人都是创伤性的。如:地震、火灾、洪水、战争场面、重大的交通事故、暴力犯罪中幸免于难等。
a.轻度到中度的广泛性焦虑。警觉性过高,易产生惊跳反应,是特征性的。
b.反复重新体验精神创伤的经历。
c.情绪钝化和回避。
大多数病人都以完全恢复告终,但病程长短不一,少数可迁延多年不愈,甚至出现人格相应的变化。
烦恼:对过去的事后悔和对现状不满
焦虑: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病人时刻在等到不行的到来,不论什么事总是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也可称为“预支性焦虑”。
惊恐障碍,是指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首先筛查应激源;是否带有附带获益;其次筛查人际关系,情感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