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看春晚相声《团团圆圆》犹如吞苍蝇!
(2009-02-06 09:39:04)
标签:
娱乐 |
原创:看春晚相声《团团圆圆》犹如吞苍蝇!
(原创作品)
除夕之夜,我推掉牌友的邀请,准备享受央视春晚奉献的文化饕餮大餐,哪知道,刚一上来就让相声《团团圆圆》给坏了心情,就像吞了苍蝇一样,再也没有享用的文化大餐的胃口了。
服装与内容背和景极为不协调。相声内容是反映国家统一,台湾问题的应景之作,演员却穿着古装长袍,让本想唤起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的古装,看起来不伦不类。背景是桔红色的幕布,演员却穿了颜色相近的古装。刘增锴、樊光耀的粉红色服装还与背景稍有对比,李伟健、武宾与的暗红色服装与背景几乎合而为一。看着几个悬空移动的黑脑袋,我还以为是魔术和相声混为一体了,耐心再看,还是单调的移动,并无出奇的变化,让人看的犯困。
方言过长生涩难懂。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严顺开说过“滑稽戏应当重拾注重表演的优势。并且在人物个性塑造、戏剧冲突制造方面做得更好,并且淡化语言门槛。”同样,作为相声语言,也应该淡化“语言门槛”,让观众听得懂。但是台湾演员哩哇啦的一长串方言让人听得一头雾水,要不是武宾卖弄基本功的一通“翻译”,真不知道这是“念的是哪门子经”。
相声内容不够完整。“娱乐一下,轻松一下,痛快地笑一笑”,这是人们看(听)相声的基本要求。然而相声被赋予了“忧国忧民”的因素,还要凭这些因素引人发笑,确实是给创作者出了一道难题。但不管怎么说,总得写点新词吧?象别人的“观众朋友,我想死你们了!”“手机中的战斗机,噢耶!”“这是为什么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等相声台词,也好意思写进面向全球华人直播的文艺晚会?拾人牙慧也就罢了,质量不好,结构总要完整吧?但是相声《团团圆圆》提出了招聘熊猫饲养员的命题,却拉了四个“观光客”草草收尾,招聘饲养员的问题悬而未决,虎头蛇尾太不应该吧?
表现手法过于单一。一般而论,别出心裁的东西总令人叹为观止,但《团团圆圆》的创举却令人感到痛切的辛酸—演员竟要学狗叫,当猴子被耍!不知大学狗叫的演员心中是否如狗一般欢快,但我以为,倘若人的大脑沟回像动物那么平坦,会是多么省事。因为若如此,就不需要幽默,而只是如狗般叫几声,驴般打几个滚、如猴样翻几个跟头也会笑出眼泪,岂不是优哉游哉,还需要什么表演技艺?
春晚的相声节目何以变得无根和劣质,粗糙和肤浅?时评人殷谦分析,这些问题与导演、相声和小品作者以及艺术家的人生观、境界和品味有关。的确,相声艺术忽略了民生疾苦,忽视了百姓的心声与意愿诉求,只能变得浅薄,只能被嘲弄,只能被抛弃!
看着演员自我陶醉的表演,自娱自乐的傻笑,我只好离开电视屏幕,寻找适合自己的娱乐节目了。毕竟,除夕是个辞旧迎新的喜庆节日,我不想在这个喜庆节日里继续“吞苍蝇”了!
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