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家马健文汕头心理咨询健康 |
作者:爱家心理咨询中心
共情,英文为empathy,是接触过心理学的人都必须知道的概念,也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技术,它源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也有人翻译为同理心、神入。不知道是翻译家们确实找不到合适的词呢,还是有故弄虚玄的心机,我刚接触心理学时总觉得这个词有点奇怪,其实好多心理学的专业术语都听起来怪怪的。
随便百度一下,关于“共情”就有一大段的解释,没接触过的人也许看了半天,都不会知道它在讲什么。事实上,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一些年头后,我发现empathy其实可以用正常一点的中文来表述,即是: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大家一听就理解了,心理咨询师在倾听来访者的倾诉时,需要设身处地的体会对方的情绪、感受,才能更好地理解来访者,这就是empathy,实际就是一种情感上共鸣的状态。
在初学心理咨询时,老师通常会将“共情”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语言内容的共情,第二层是对感受的共情,第三层是对感受背后更深层次情感的共情。也就是听出来访者话中之话,对来访者的感受进行深度挖掘,这也是优秀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准。
所有学习者当然都希望拥有最高的水准,教材中也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什么是高层次的共情,但是,回想我当初学习的时候,非但无法从教材中习得这一能力,而且会因为抓不住重点而不知所措,问老师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也许有很多正在心理咨询求学道路上的朋友会跟我读书时一样,急于寻找掌握共情技术的核心方法,甚至因此感到迷茫,于是我想到了写这篇文章。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努力,但奇怪的是共情技术却随着时间在不断提升。我慢慢发现我开始能明白啥是来访者“感受背后深层次的感受”。有时,当我清楚地描述着来访者无法完全表达的感受时,他们会兴奋地说:“对!对!就是这样的。”
渐渐地我明白了,其实在书本上只能学到“共情”的概念,但是提升共情能力的关键则蕴含于生活。
你对人性的理解有多深入,你的共情水平就到达什么程度。既是说,你学习的所有心理学理论,你经历的所有人生历练,你倾听过所有的生命故事,都将成为提升你的共情能力的基础。如果拿武侠小说做比喻,那么“共情”就是一项内功的修炼,没有捷径和明确套路。如果说有人掌握的快、有人慢,那么就与个人的悟性和天赋有关系了。
共情能力,心理咨询师往往要高于常人,一部分源于专业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每天在倾听不同的生命故事。每接待一位来访者,他的生命故事都要在咨询室中呈现一遍,也因为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人间的善恶美丑,也渐渐对人性有了一点小小的理解。
积淀与思考,也就是修炼共情技术的核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