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今天开始,我的博文开设一个新栏目:北京犄角旮旯细密游。
我将带大家钻胡同,进宅院,专找有老北京痕迹的地方,看看它们的前世与今生,访问一下还存世健在的人,了解一下它们背后的故事。
这个游法,叫细密游,一般是去常规游到达不了的地方,也许是在北京生活了好几代也未必知道的地方,很多都在名不见经传的小胡同里。
最近看了一本书《北京秘境》,里面介绍了北京52个有故事的地方。我这个几代久居京城的老北京人,竟然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地方没去过。
这本书激起我再探北京犄角旮旯的兴趣,我要用相机拍更多的北京秘境,挖掘更多的老北京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老北京曾经的厚重和美好。
今天,先说一个很不起眼的,零打白酒。

▲
1
这是一个有老东西的地方,紫铜做的水壶,是专门装梨汤用的。

▲
2
不仅有紫铜做的水壶,桌椅板凳也都是原木的,有着古色古香的雕刻。

▲
3
还有竹藤提梁的蓝花瓷大茶壶。

▲
4
更有意思的是,这里还卖散装白酒和散装黄酒。

▲
5
酒放在老坛子里,用那个叫“提”的马口铁小舀子舀上来。这个“提”还是有点新了,竹制或木制的更好。

▲
5(甲)
标准的“提”应该是这样的,这张照片是本文发表18小时后,小碗干炸老师赠送的,详见文后“狗尾续貂”。

▲
6
这一“提”的重量是一两,对了,按现在法定计量单位的说法应该是50克。

▲
7
有句老话“紧打酒,慢打油”。“紧”为快的意思。由于油和酒的比重不一样,故此用提打酒要快,打油要慢,否则分量不准。 (这句话由“小碗干炸老师提供”)

▲ 8
通过漏斗,把酒倒进酒壶, 酒壶可装半斤酒,是陶制的,可以放在热水里温酒。

▲
9
这个店家小伙又告诉我一个秘密。

▲
10
两个酒坛,一个是白酒,一个是黄酒。封坛子的盖子很有学问,秘密就在盖子上。

▲
11
原来是用小米做的坛子盖。外面包裹覆盖黄稠,很有豪华感。

▲
12
小米是可以流动的,所以可以把坛子口封得很严实。

▲
13
除了小米,其他颗粒类粮食都可以,当然,粮食要足够多,否则,掉进酒坛洗澡就麻烦了。

▲
14
散装酒,也叫零卖酒,上海人叫“零拷”。价格比瓶装酒便宜,但做假掺水也容易,除了正规饭店,很少有了。

▲
15
我们再看看其他北京小吃。这是紫铜壶里装的梨汤,煮得很够火候,有秋梨膏的感觉。

▲
16
这是老北京豌豆黄,装在紫铜盘里。

▲
17
这是老北京糖火烧,里面有大量的麻酱和红糖。

▲
18
这是奶酪鱼,上面浇着很香甜的果汁。

▲
19
这是老北京小豆糕,用红小豆的豆沙做的。

▲
20
生机勃勃的水仙花。

▲
21
石头心的饭桌,透着有历史。

▲
22
坐在这里,要上二两零打白酒,再叫上几种北京小吃,一定能找到老北京的感觉。
狗尾续貂:
-
-
若您再去小吊梨汤,告诉老板在杭州老街那儿可以买到竹制的“提”。另,送您一张“竹提”照片。

▲
1
小碗干炸老师赠送的“竹提”照片。谢谢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