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的周期性

(2009-02-06 09:26:13)
标签:

生理周期

情绪

智力

体能

心理咨询

享受

生命

认识你自己

人的生理是有周期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是女性的月经。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情绪、体能和智力上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周期。情绪周期、体能周期和智力周期都呈正弦曲线,每个周期的波长不同,波峰与波谷的距离也不同。根据奥地利、瑞士、美国、前苏联、日本和波兰科学家通过半个世纪的研究,通过大量数据验证这个周期,呈正弦曲线分布(如下图)。

人的周期性

 

研究发现人的生命过程中有一种重要周期,即体能、情绪、智力,自出生日为起分别以23天28天、和33天为周期开始了往复循环变化。反应在直角座标系中为正弦曲线,正弦曲线的前半周称为“高潮期”,后半周称为“低潮期”,当正弦曲线通过横座标轴时的交点称为“临界期”,这一天便称为“危象日”,如果两条正弦曲线同一天通过点则称为“双重危象日”。如果三条曲线同一天通过点则称为“最危象日”。遇到这些日子,人身体各方面正处在频繁的变化调整中,机体的协调能力差,此时人往往会产生一时糊涂而出差错,并容易生病和发生事故。

由此可见,人的情绪周期平均是28天,人的体能周期平均是23天,人的智力周期平均是33天。通过这个生理周期我们可以发现:

一、人的自然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是在一种周期性的曲线变化中的。比如在情绪周期的高峰时,人会神清气爽,分外精神,处理事情心情愉快,学习、工作效率很高,脾气也会特别好;在情绪低潮时,很大可能导致容易急躁,发怒,一点事情都可能引起情绪波动,有时心情压抑,郁闷,烦躁,做起事情来也无精打采的。同样有的时候体力充沛,心情愉快,思维敏捷;有的时候却疲倦乏力,心灰意冷,反应迟钝;也有的时候思绪不稳,喜怒无常,烦躁不安,糊涂健忘,难以自持。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保持平和的心态。

二、人的自然心理状态有自身的规律。当你处于生理周期的低潮时,不需要怨天尤人,不要太关注自身的状态,不要以为自己生病了,不要以为天塌下来了,认为自己恢复不过来了,然后病急乱投医,最后导致严重的后果。因为人处于情绪低潮时,很容易产生像抑郁、焦虑和躁狂等这样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你第一时间去医院精神科检查检查,医院传统模式是诊断和药物治疗医院会根据你的这种状态给你贴个标签,给你戴上一个抑郁症、焦虑症和躁狂症的“帽子”,一旦带上这个“帽子”,又是经过权威诊断的,想要取下来就难了,因为你会不断的暗示自己:我是抑郁症、焦虑症和躁狂症,就像用一个钉子把自己的状态强行的钉在低潮点上。当你的心理不断暗示自己,就会影响身体的自然调节,对自然的心理规律进行压抑,能量就会停滞和淤积,导致你真的产生心理疾病。所以当你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不要慌,第一选择是顺其自然,交给自己的身体自然处理,它会引导你自然的走出这种状态的;第二选择是让自己什么都不做,让身体和心理休息;如果实在不放心,第三选择是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让你与自己友好的在一起,帮助你自己走出这种状态,在国外,看心理咨询就像看感冒一样,能将心理疾病在萌芽和发展阶段就轻松解决到,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和标签的暗示作用。

三、享受自己。享受自己的每一种状态,不管是高潮的状态还是低潮的状态,其实人生百味,都在你身上可以体现,学会与自己在一起,与自己友好的相处,就可以与自己和谐的在一起,与自己的身体、心灵和谐的共处,达到一种自然的状态。

四、提升自己。人的生理周期其实是可以突破的,你会发现世界上有一类人,可以突破自身的限制,达到一种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心灵状态,这需要心性上的修养与锻炼,平时可以接触一些心理学、瑜伽、灵性和自我修炼上的知识,其实中国的古典书籍是最好的营养之一,可以多吸收,然后在实践中慢慢的实行,但不要急于追求,慢慢来,慢慢来。

人啊,认识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自己的路,一点一滴的享受自己的生命,微笑的祝福大家!呵!神奇的生命!

 

精华分享:

心理咨询的“道”与“术”

寻找生命的意义转《神话的意义》关于中年危机

“抑郁症”,成长最好的机会

春日私语——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十年体悟

心理问题切忌盲目乱投医

我以前在电视台拍的节目(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

心理咨询师趣事之出门忘带钱包

生病三天的感悟——与痛苦同在,身体很重要

症状在说话,症状是一种表达

手淫并不可怕

前世催眠案例

团体咨询的感想(2007)

享受心理咨询

阿苏的咨询

心理咨询师的烦恼(2007)

青春期强迫症与手淫的关系

选择是自我的本质

论情绪

冰山理论-生活潜意识

心理咨询的还原前提

把握症状背后的真实(2006)

情绪分离疗法

释梦

星座趣谈——自我催眠与星座认同

别让跳楼自杀成为心理游戏的主题和结束

心理咨询不是奇迹,是过程

以心理咨询的名义看《心灵捕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