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思卓读书:为什么开读书博客?

(2008-11-28 09:10:52)
标签:

杨思卓读书

北大领导力

思卓读书

好书

分子结构

精神食粮

杨思卓

文化

分类: 思卓读书

杨思卓读书:为什么开读书博客?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从事管理咨询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每每上课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学员提问:“杨教授,作为一个管理者该看些什么书比较好?您能不能推荐几本好书给我们?”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只要有学生提问,我都会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但毕竟是在课堂上,时间有限,无法做比较系统的讲解,故而比较零散。

 杨思卓读书:为什么开读书博客?

    最近同杂志社、出版社的有识之士接触,他们提出来,有很多读者非常向往读书。但如今的图书太多了,浩如烟海,大家都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图书的选择与方法上比较迷茫。 

    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读书。但大多数人读书没有选择,也没有方向,只要是畅销就买回来,读了之后才发现,其实一般般,为什么?读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享受,更多的则是在引领生活,传递智慧,乃至于教授方法。 

    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多数人不喜欢读书,有些人喜欢读书却不会读。只有20%的人既喜欢读书又会读书,80%的人都不会读书,这是令很多读者比较痛心的事情。那么,我们能不能帮助读者解决这样的痛苦呢?作为一个顾问,我反复思考,悟出三个道理和一些读书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从药补到食补。西汉学者刘向有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写过的一篇文章当中也曾经提到咨询是医,培训是药。就是这样的,书就好像一服良药,经常读书可以医治人的愚昧无知。但是药毕竟是短时间的,只能医病而不能强身,所以一个强健的身体需要不断的摄取食粮进行修养,仅仅靠吃药来强身健体是不行的。因此,药补不如食补,食补才是关键。

 

上课对症下药,下课接触社会。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是有限的,也只能对症下药。但课余就不一样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这些影响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食粮。利用这些精神食粮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完善我们的智慧结构,这将对于我们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教会读者平时读书的方法,摄取到好的精神营养,做这样的培训是莫大的善事。

 

从吃进到消化。读书,不仅需要的是方法,更需要的是消化。陶行知也说过:“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而没有方法的“死读书,读死书”,只会把人读成毫无实际能力的书呆子。好多人读了书之后不知所以然,为什么?消化不良,缺少消化和吸收的能力,这也是当今读者遇到的最大问题。

 

人的生命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有酶参加。尤其是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酶起了很大的控制作用。它把大块的、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分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化学物质。比方说蛋白酶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淀粉酶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所以如果没有酶,也就谈不上消化了。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酶,也就没有生命。

 

而很多人读书没收获,缺少的就是这种酶。没有消化酶吃下去不仅成不了好东西,还会受伤害。所以我就在想,我会不会成为这种酶呢?于是,提供一些好的读书方法,成为帮助读者化书为剑的酶。

 

读书的引导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方法不对头,读的再多也是消化不良,无以致用。很多情况下,书或许是好书,可惜读书的人只带了眼睛,没带上大脑,再好的书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随便翻翻,什么痕迹也没留下。这种情况在所谓的“读书人”当中并不鲜见。因此,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没有好的方法,书籍中的营养不会自动跑进人的大脑。

 

从食多到食精。有些人狼吞虎咽;有些人饥不择食;有些人读了好书,大快朵颐,未咀嚼就咽下去了,然读书多不等于知识多,更不等于智慧多。俗话说开卷有益,但开卷不一定有益。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所以说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

我们前面讲书犹药也,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北京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何鲁敏,他曾说一本美国人写的《寻找优势》使他的企业整整走了10年弯路。所以,读不良的书就和中毒没有什么区别了。

 

亚里斯提卜说: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所以,真正的读书不是多多益善,而是会读书,读了该读的书,那么哪些书该读?“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读者如果能够得到指导,将会避免浪费很多的时间,也会提升效率,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多年来的生活工作中,特别是近十年的管理教学咨询培训实践中,我积累了大量的读书心得,将它发表在博客上,供大家参考。正所谓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既不大系统,也不大客观,但可以欣慰的是,每每都有智慧的火花闪现。这些智慧如圣经中耶稣讲到的种子:有些是播在了路边,被飞鸟吃掉了;有些播在了浅表,很快枯萎了;有些播在了荆棘里,无法长大了;有的种子落在了沃土里,它长出来有30倍、60倍、100倍的。希望有缘读者的心就是这片沃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