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j调de华丽南京夫子庙小吃美食 |
分类: 【国内旅行】 |
更多动态请关注我的微博
门口坐着一书生,大致还原了以前古人寒窗苦读的样子。以前古人是寒窗苦读十年考科举,如今的孩子是苦读十二年才能参加高考,如果算上早教、学龄前教育以及各种课外兴趣班是不是比苦人还要惨?
正逢高考时节,很多家长到这里烧高香替自己小孩求一张“金榜题名”。
江南贡院在鼎盛时期的规模曾占地三十万平方米,拥有考试号舍20644间,这一排排屋檐下面都是一间间的小格子间的号舍(考场)。
在至公堂堂内供奉的是魁星,魁星是道教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的信仰盛于宋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读书人于文昌帝君之外最崇信的神。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即称作“魁”,进士第一名称“状元”,也称作“魁甲”,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也称作“魁解”,均有“第一”的含义。
古代的状元袍,印象里最深的是“辛苦娘子磨豆腐”的吴孟达版本,如果衣服上没有仙鹤装饰就是古代的新郎服了。
中国古代历代科举考试中的状元,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一共有592人。
要成为这金字塔尖上的第一人多不容易。
文天祥也是状元,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其实他是南宋末最后一个状元。
和BBQ一起看乡试题目,俺问:“这字都认得,咋组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点解?”“别研究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走了”>.<<a
href="http://s11.sinaimg.cn/orignal/5ced1c30ga4f9e751969a&690"
target="_blank">
俺觉得有意思的来了,话说不管是以前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现在的高考制度,考生们的作弊技巧那真是与时俱进啊,不过最原始的作弊方法还是给硬生生的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小抄,古代叫做“夹带”。古代科举考生将《四书》、《五经》等八股文考试用书变小,字压缩,夹带缝进衣服、鞋底、藏在头发里边等等带入考场作弊,若作弊成功,考中的概率提高一半。下面这个水烟袋也是用来放“夹带”的。
用老鼠胡须写的“夹带”,放大后我也看不清楚,搁那么小的字考试的时候能看清吗?
号舍是考生白天考试,晚上睡觉的地方,每人一间,考试期间考生的所有活动都在狭小的空间内,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条件非常艰苦。号舍以“千字丈”编列,长的号舍有100多间,短的也有50、60间。
狭窄的走廊仅容两人勉强通过。
为了让游客有直观的印象,每间号舍都放了假人,那么窄的距离晚上睡觉只能“曲膝而卧”了。
“我K!那么老了还来考试啊?”“你没看入口的说明吗?这里年龄最大的考生是103岁”
中国历代武状元名录。中国自唐代至清末一共有284名武状元。
南京的秦淮河地区因江南贡院、夫子庙繁华一时,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成为江南佳丽之地。明末清初,夫子庙这一代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
夫子庙的咸亨酒店在我看来带点讽刺意义,孔乙己正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一生穷困潦倒最后凄惨死去的下层知识分子。
店主为了推销自己的茴香豆在广告语上可谓是煞费苦心。
每次到南京夫子庙都和湖南路是必去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就是冲着南京小吃去的。南京小吃历史悠久,自六朝时流传至今,多达80多个品种,是中国四大小吃群之一。
牛肉粉丝汤。
韭菜蛋煎饺。
凉粉。
老鸭粉丝汤。
香芋卷。
辣串串。
像唐僧帽子的街灯。
湖南路的南京大排档每次也是必去的地方,这里有数百种民厨小食,口味地道。整间餐厅随处可见的楹联灯幌、身着古装的服务员,充满了古南京传统的民俗风情,古朴典雅的氛围再现了清末初茶楼酒肆的旧貌。他家的烤鸭包、狮子头、泡椒鸡绝对不容错过
湖南路上的葫芦王每次也是必吃的,冰糖葫芦一直是我的大爱
更多旅行美图请关注微博、微信
#J调旅行嘉年华#
更多游记请点击小图进入博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