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呜呼空难

(2013-07-08 18:43:53)
标签:

原创

民航

飞机

分类: 航天

作者:苏椰

呜呼空难

对于一直以安全著称的民航界来说,前段时间称得上事故频发。6月11日短短不到24小时,全球就有4架空中客车紧急迫降,更不要说法国航空和也门航空的两起坠机事故。残忍的6月,空中客车公司承受着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质疑。事故原因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事故都将使今后的民航更加安全。历史上每一次航空事故都会使我们发现并改进飞行链条中的缺陷,正是遇难者的生命换来了安全的民用航空。

普遍意义上的飞机失事,主要原因包括劫机、击落、天气、机械故障、设计缺陷、燃油不足、机组失误、管制失误等,值得一提的是,单一因素造成事故对于民航来说几乎不可能。现代民航对于所有可预见意外因素都准备了有效的应急设备和措施,因此航空事故绝大多数是一连串的小概率事件同时发生才造成的。统计表明,约90%的航空事故都有人为失误的因素,可以说如果机组接受过更为全面的应急训练,这些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1983年7月23日,一架崭新的波音767在执行加拿大航空公司143号航班时,由于地勤人员搞混了“公斤”和“磅”而仅加了一半燃油,导致飞机在41,000英尺的高空失去动力。然而,机长Bob Pearson凭借传奇般的驾驶技术,使这架767无动力滑翔50公里直至顺利降落,无一伤亡。讽刺的是,Pearson堪称绝活的进近(进近是指飞机快要着陆时解决飞机场并准备降落的过程)手法并非来自专业的飞行训练,而是得益于他平时参加了“滑翔机爱好者俱乐部”。

呜呼空难

机长 Bob Pearson

作为普通乘客,我们更关心的并不是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措施,而是事故发生时乘客会怎样。由于高空的气压远小于海压,民航飞行器的机舱都会在正常飞行时进行增压,以保证机上人员能够正常呼吸。因此,飞机在高空时就像一个打足了气的足球,一旦机舱发生破损,巨大压强差就会使舱内的增压空气瞬间排出,同时排出的还有所有未固定的人和物。因此我们建议乘客,即使在飞机巡航时也尽量不要解开安全带,它的功能除了在颠簸时保护你不要撞到头之外,还能在突然失压的瞬间保护你不被吸出去——这时最危险的人是那些走来走去的美丽空姐。

失压瞬间过后,舱内外气压达到平衡,此时乘客面临将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因呼吸困难而缺氧,这种感受就好比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站在两座叠起来的珠穆朗玛峰顶,如果长时间持续,人们就会昏迷。2005年8月14日,塞浦路斯航空公司522次航班在希腊上空坠毁,在它与塔台失去联络后,希腊军方紧急起飞了两架F-16战斗机与它并排飞行,试图探明情况并采取救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F-16飞行员报告称机长不在驾驶舱,而副机长和所有乘客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等待死亡,没人理会F-16的呼叫。一时间,各种围绕“神秘人”和“UFO”的说法纷至沓来,这架无人驾驶的飞机也被称为“幽灵航班”和“僵尸航班”。事后调查表明,这架飞机在高空发生失压,机上121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因缺氧而昏迷。

呜呼空难

失事的塞浦路斯522航班残赅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在飞机发生失压时,机长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将飞机降至低空,而对于低空失压的飞机上的乘客来说,将体验到速度超过300节的过山车。1988年4月22日,前往夏威夷的一批旅游者就经历了这样一次难忘之旅,他们乘坐的阿罗哈243号班机在途中发生爆炸性失压,头等舱上部的外壳不翼而飞,机头与机翼仅由地板相连。不过事故再次验证了单一因素不会造成坠机,这架不可思议的敞篷737在茂宜岛成功迫降,唯一的遇难者是在失压瞬间被吸出机舱的一位名叫Clarabelle Lansing的空姐。令人惋惜的是,这位年过半百的空姐已经服务了37年,由于深受乘客喜爱一直没有退休,却因为这起事故而失踪至今。衷心希望她是被上帝召往了天堂,永远留在她热爱的蓝天上。

呜呼空难

迫降后的阿罗哈243号班机

航空事故中最令人揪心的一幕就是飞机撞地或撞海的瞬间,这是真正的人间惨剧。虽然在历史上的坠机事件中不乏逃生的例子,然而坠机时的逃生方法却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证据表明坐在什么位置或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提高幸免于难的机会。从飞机结构来说,机身中段是最坚固的部分,因为飞机从这里开始建造。但由于机身中段恰恰也放置着油箱,如果坠机时还有剩余燃油,爆炸也将在这里发生。机尾部分的乘客有过在爆炸时成功逃生的先例,但如果飞机因失速坠毁或在最终进近时发生事故,机尾又成了最危险的地方。所以目前没有任何统计依据能够看出座位选择与逃生机会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的是,一旦发生坠机,用大型的柔软物体将自己包裹起来能大大提高生存机会,历史上有很多绅士在航空事故发生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周围的女性,令人赞叹。

关于航空事故可说的还有很多,篇幅所限只聊到这里。这篇文章令笔者十分尴尬,因为我今天下午恰好就要乘飞机。好吧,请大家相信,飞机的确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至少因为我仍然敢于乘飞机。

关于本文

本文已发表于《Vista看天下》2009年第18期,有删改。

文字编辑:小庄

图片来源:wikipedia

文章版权遵循cc署名协议-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如需商业转载,请联系:contact@songshuhui.net

原文发表于科学松鼠会: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78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