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二:壺 壼

(2011-07-18 17:14:35)
标签:

甲骨文

小篆

本义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壺和壼是兩個不同的漢字,壺下從业(本字不可用繁體),壼下從亞。看起來這兩個漢字的字形很接近,其實它們倆是不同起源的兩個字。甲骨文壺和小篆壼字形差別很大。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二:壺 <wbr>壼 甲骨文 該字的甲骨文一看就是一個容器。這個造型在我國歷史上起源很早,源於黃帝時期:

《說文》:“壺。昆吾圜器也。象形。從大。象其蓋也。”段注:“古者昆吾作陶。壺者,昆吾始為之。《聘禮》注曰:‘壺,酒樽也。’《公羊傳》注曰:‘壺,禮器。腹方口圓曰壺。反之曰方壺。有爵飾。’又《喪大記》‘狄人出壺。’大小戴記‘投壺。’皆壺之屬也。”

昆吾傳說是颛顼之后,是黃帝時期的陶正。传说中陶器制造业的鼻祖。

甲骨文“壺”正是一個陶製容器的整體象形。其中的“△”和“大”是壺蓋的象形。在甲骨文中可以“大”代表容器的蓋子,但是甲骨文“大”的本義是普通人。壺身的橢圓形意符表示該壺的身上有一圈環狀物。關於環狀物需要指出的是,它可能是一圈粗繩,也可能是一圈壺身外伸的寬沿,也可能是壺身的爵飾或紋飾。不管是陶壺還是後來的青銅壺,它們都是用來盛熱食的,所以腰身的橢圓有其功用,是用來搬動陶壺或銅壺時用的。這種橢圓也可以表示繫在牛羊脖子上的環形繩子。參見《破譯261:怎樣拴住牲畜》

以上段注引《禮記》中所說的“投壺”是西周以後的一種活潑的禮儀:以箭矢投壺,投中者飲酒。所以這裡的壺應該是銅壺而不是陶壺。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二:壺 <wbr>壼 小篆 起源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漢字壼,甲骨文中未見,見于小篆:

《說文》:“壼。宮中道。從口象宮垣道上之形。”該字小篆從亞,我已經考證過甲骨文“亞”本義是合宮、明堂。所以這個“壼”字一定是和宮室有關的。許慎解釋頗為簡單——宮中道。從小篆結構分析其本義應該是明堂前的三條道路——即中間的直道和兩側的弧形坡道。我推測,其中的直道很可能後來皇宮里的丹墀的雛形和出處。壼發音同捆。因為壼之內就是黃帝居住,接見萬國使臣和議政的地方,所以黃帝是“宮室合一”的。所以在古代漢語中尊稱對方的妻室又叫做“尊壼”。那是婉轉地恭維對方是“深居內廷的皇親”的意思。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壺的本義:殷商一種陶製或者銅製的酒()器。上有蓋,壺身為方身圓口或者圓身方口。

壼(小篆)的本義:包括丹墀和兩邊環形坡道的皇室居住議政區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