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九十七:沉(沈 湛)

标签:
甲骨文沉本义沈湛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甲骨文“沉”字在甲骨文發展中呈現以下特點:
1,
2,
3,
4,
許慎認為漢字“湛”和甲骨文“沉”本義相通,而“沈”則是河名:
《說文》:“沈。陵上滈水也。”“湛。沒也。”
從漢字發展的軌跡看,羅振玉之說為是。但是由于許慎所說的“滈水”在陝西長安(即西周武王時首都鎬京)附近,所以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即滈水可能是西周武王時期王朝每年進行“沉祭”之河流,因此滈水可能因此有“沉水”的俗名——即“沈水”。許慎生活于東漢,做出這樣的解釋也在情理之中。
卜辭:“貞:尞于河。
卜辭:“貞:尞于土。三小 。卯三牛。沉十牛”(前1·24·3)“小
”為少牢祭祀之意。“卯三牛”是羔祭三牛之意。這條卜辭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殷商時祭品和祭法據其重要程度有其先後的次序:在“尞于土”的前提下,少牢在先,其次羔祭,其次沉祭。
另:卜辭:“沉牛三”(存上1889)
比較兩條卜辭可以發現:殷商時數詞和量詞的語法位置尚未形成固定的表達。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沉的本義:殷商時期的一種祭祀川澤的方式。即以祭牲投入河流或者湖泊中祭祀水神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