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二十七:牀(床)

标签:
甲骨文本义牀病葬寤寐靥造字法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世本》云:“紂為玉牀。”引自《御覽》七百六卷 這個記載經常被歷史學家和文字學家用來證明是商紂王發明了牀的歷史證明。其實這個記載只能證明是商紂王發明了“以玉做牀”的歷史事實,不能說明商紂王時期人類才開始使用牀來睡覺。其實很多的殷商歷史信息都蘊藏在殷商人自己創造的甲骨文系統中,由於甲骨文是一種“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造字,同時又是“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的模仿,這種從實物和圖畫中抽象出的文字真實記錄了很多極為難得的當時的歷史信息。
牀字最早見於一期甲骨文字。這說明早在盤庚至遲在小辛一朝,殷商人就開始使用牀了。在隨後的一期到五期的各期甲骨文字中都有“牀”字被使用。同時牀字還是甲骨文中一個很重要的造字元素,它作為一個部首在造字時總是和殷商人的生育、睡眠以及疾病狀態有著緊密聯繫。因為這樣三種狀態都和牀有關。
考證牀字,我們可以先從西周金文開始,如圖:
其實在西周金文以前的殷商甲骨文里,牀的造字並不是散點透視法的造字。甲骨文中的這個標識牀的意符看起來似乎是“半張”牀,其實不然。這裡的甲骨文造字者採用的是另外一種造字方法——側視法造字。熟悉甲骨文的學者一定知道甲骨文的龜字就同時使用了散點透視法和側視構圖法的兩種造字。造字者僅僅使用金文牀的左半或者右半代表牀字,這是從牀的側面視圖,所以看見的是兩條床腿和牀的平面。有關牀部首的甲骨文字見下圖六字:
甲骨文
圖中第一個字是甲骨文疒(后寫作病)。這是一個會意字:一人臥病在牀,圖中的散點表示淌汗。會意為生病。圖中的人字是一個非固定意符,可以是老人(卩),可以是小孩(子),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某人病了。
圖中第二字為葬。從牀,從卜,從沒有眼珠的眼睛。表明人死停喪。某人死了。
圖中第三第四為寤。本義為睡醒。從牀,從人睜大眼睛,一隻手伸向眼睛(揉眼睛或者打哈欠)。三者會意為睡覺初醒。某人醒了。
圖中第五例為寐。從牀,從人,會意為睡著。后產生的睡字當為口語。某人睡了。
圖中第六例為靨。從牀,從人。其人的手腳用曲綫表示處於運動狀態。一個睡著的(同寐)人處於運動狀態。也就是處於夢靨中。有學者將此字破譯為夢字。這個破譯的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夢是人在睡眠中的一種不由自主的心理活動,想像出影像、聲音、感覺等。《正韻》“蒙弄切,蒙去聲。覺之對寐中所見事形也”。所以夢在心理上處於運動的狀態,但是做夢者的生理上未必就一定處於運動狀態。所以圖中第六例文字的準確的破譯(達詁)應該是“靨”而不是“夢”。某人夢靨了。
有关“牀”的造字,西周人用散點透視法,殷商人用側視造字法。但是就對該字本義的表達(能指)而言,西周金文的“牀”字要比甲骨文科學。因為甲骨文牀的造字使人產生牀是站立的,而牀上的病人也是呈站立狀態。如果把甲骨文中的牀橫過來寫的話,牀上的人的表達便違反了甲骨文的原則——甲骨文字中的人都是豎直站立的,也許這和卜辭是用工具刻在甲骨上有關。西周金文的牀使人一看便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