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甲骨文字之一百五十五:春 暮 蒿 艿 苴

标签:
甲骨文草莽春暮蒿艿苴本义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說文》中收录了这样的一个部首的小篆体汉字,茻部:
“。衆艸也。从四屮凡茻之屬皆从茻。讀若與冈同。”段注:“按經傳茻莽字。當用此。……模朗切。十部。”这个部首在甲骨文中也可以从四木。
茻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首。小篆的暮、莽、葬等字都是以茻为造字部首的。茻这个部首与甲骨文的造字也一脉相承,这就为我们研究甲骨文的相关系列字提供了一条明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茻这个字,但是以茻为部首的所创造的甲骨文字并不少见:
甲骨文造字有一个基本规则:重复表示多的意思。这里草的重复,木的重复就是这个规律的运用。假设甲骨文中发现了茻这个字,它的本字和本义应该和小篆茻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因为我们从上面五个甲骨文字的结构和本义的关系看,茻的本义都表示草莽的意思。
春的本义: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青草和树木间,新草在发芽。
暮的本义:傍晚,太阳落进了草丛里,这是黄昏时刻。
蒿的本义:甲骨文高是殷商时的井亭,蒿就是井亭四周的蒿属植物。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村邑的水井一般远离家居,所以周围才会有蒿草丛生。可从四木。
艿的本义:《玉篇》解艿以旧草不芟新草又生曰艿。(见段注)我的观点认为:艿是人于草莽中行路迟滞。因为它从茻从乃,茻为草莽,乃的本义是说话措辞之难。两者结合的会意应该是人于草莽中行路迟滞。
苴的本义:这个字至今为止的研究没有达詁。本字结构中从茻从且从手会意应该与“草丛中的祖坟”或者“荒野祭祖”有关。卜辞中仅一例作方国名解——苴方。这里暂付阙如。
茻作为一个部首的造字功能一直持续到《說文》时代。许慎在《說文》茻部收录了这样的几个字对我们研究古文字很有启发性。以下《說文》为小篆:
《說文》:“暮。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这里小篆暮与甲骨文暮本义相同。
《說文》:“莽。南昌謂犬善逐兎草中爲莽。从犬茻。”甲骨文所无。南昌方言新字。
《說文》:“葬。臧也。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易曰。古者葬厚衣之以薪。”关于甲骨文死和葬两个字我在《破译30》中考证它们是“为死者守灵”之本义,不是安葬的本义。现在在《說文》中找到了依据,小篆的葬字是在草莽之中有一个死字,死字的下面有一横。其本义为将死者安置在草莽之中,下面的一横是草垫的象形。就是说当把死者的亡灵安置在草莽之中时,才算是安葬了死者。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春的本义:春日普照大地,草木间新草正在发芽。
暮的本义:太阳落进了草丛里,黄昏时刻。
蒿的本义:蒿就是井亭四周的蒿属植物。
艿的本义:我的观点认为:艿是人于草莽中行路迟滞。
苴的本义:这个字至今为止的研究没有达詁。暂付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