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古的胚胎崇拜

(2010-03-23 18:25:36)
标签:

玉猪龙

胚胎

崇拜

比干

二里头

文化

分类: 远古史

远古的胚胎崇拜 图中右边的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说这是玉猪龙。说到玉猪龙大家自然联想到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五千年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东南、辽宁西南和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而玉猪龙就是这个文化的标志物。学者和专家认为玉猪龙并非龙,而是猪。据此断定当时人们已经完成了对猪的人工养殖,因此将猪的形状,做成玉件。称它为龙,是最初发现时,考古学家误认为龙,所以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又称中华第一龙。在三门峡的虢国墓地也出土了玉猪龙(见上图左),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但是,既然是对猪的崇拜,很奇怪,为什么它不做成猪的形状而弯曲成所谓龙的形状?为什么红山文化出土的都是这种环形的玉猪龙?既然红山文化崇拜猪,那就应该有其他猪的造型的文物。为什么我们很少见到?而几乎同时代的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还是一只石头的野猪。所以,不能简单的用玉猪龙来说明论证红山文化人类已经完成了猪的人工养殖。

也有另一种意见说玉猪龙是性崇拜,因为玉猪龙像一个子宫中的胎儿。这个意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红山文化正是我国的父系社会,已经形成了私有制。既然是私有制,孩子也就成为父亲的私有。如果人们已经知道交媾会怀孕生子,人的胚胎就不再是被崇拜物。为什么不用生殖器崇拜而用这种人的胚胎作为性的崇拜对象呢?说明人类在胚胎崇拜时期,一定是不知道胚胎形成的原因的.所以形成胚胎崇拜的时期一定是在父系社会以前,即胚胎崇拜起源于人类的母系社会.

所以,作为红山文化特有的唯一的造型,玉猪龙(其实玉猪龙在全国很多地点都有发现,不仅仅局限在北方)一定是有特定含义的。那么其他文化有没有玉猪龙造型的类似崇拜呢?玉猪龙造型到底是怎样一种崇拜呢?

无独有偶,在夏代二里头文化遗址和长江以南的良渚遗址分别出土了这样的两组非常相似而又非常奇怪的符号:远古的胚胎崇拜   远古的胚胎崇拜 左图是夏代二里头小口尊上刻画的符号,右图是良渚黑陶杯上刻画的符号,两者是何等惊人的类似。我们将它们和人类胚胎在母体内发育过程的照片(下图)认真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如果我们把左图视为人类胚胎的话,右图无疑就是胚胎在母亲子宫内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胎儿的"远古写真"。当然,他们都是绘画而不是文字。这两组胚胎的符号和玉猪龙有关联吗?当然有,而且很密切。

 远古的胚胎崇拜 我认为,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的胚胎符号都属于一个范畴:玉猪龙也是人类胚胎的象形;上述良渚绘画符号是人类经过长期观察形成的胚胎发育图;而二里头的刻画符号也是胚胎的造像。至于三门峡虢国墓地的玉猪龙则应该是后来的历史了。他们所描摹的对象都是孕育在母体子宫内的人的胚胎。但是这种符号的分布之广却遍及长江黄河南北的中国大地的远古文明。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它们有共同点——远古人类对生命形成的崇拜。至于符号采用了人头或者猪头或者龙头的形式只是远古人创作一种原始的艺术化的手法而已。

                      我还认为,在母系社会后期和父系社会早期的远古居民曾经普遍流传一种对人类胚胎的崇拜。因为这个小小的胚胎在脱离母体以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人类的胚胎崇拜应该发生在父系社会之前。其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发现母体内的这个小东西会渐渐长大变成人。当人们发现男女通过交媾能够形成这个胚胎的时候,这种胚胎崇拜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远古人类开始了生殖器崇拜而不再崇拜胚胎,因为原因已经弄清楚之后,胚胎便不再有神秘感。至于远古人类的胚胎崇拜发现和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当时人类流产率比较高,难产和对尸体的解剖,另外一个原因是母系社会的女人分娩并不避讳众人。

我国远古通过解剖了解人类自身是有根据的:

“淇水出朝歌城西北,东南流,老人晨将渡水,而沉吟难济。纣问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实,故畏寒也。’纣乃于此斫胫而视髓也。”                    《水经注·淇水》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史记·殷本纪》

 至少我们看到在商纣王时期,这样的真实例证。对自己的国人尚且如此,对于那些因为战败而被擒的男女俘虏恐怕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事实上,在商代的卜辞中就可以找到胎儿“四月而胞”的证据。我们来看甲骨文和秦简的字:远古的胚胎崇拜 卜辞 远古的胚胎崇拜 睡地虎柬。从包的甲骨文我们看到了。包的本意是孕育着胎儿的胎盘,也就是四个月时的刚刚形成的胎盘。如果对这一点还心存疑问的话,请看最后一个出土秦朝睡地虎柬的“包”字的变体,它的胎盘内包裹的正是后来成为草书的“四”字。中国古文字的发展演变有着很强的继承性,它是严格遵循“无一字无出处”的原则的。

胚胎崇拜为大量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所证实:远古的胚胎崇拜在民间故事中一直被保留到现代。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伏羲考》一文中,归纳了专家学者们从民间,尤其是少数民族民俗中收集到的四十九个民间故事,其中有大量的故事涉及:一,人是肉球变成的。二,这种变成人的肉球、肉块、肉团是没有四肢的,没有头尾的,没有面目和五官的。(这正是胚胎行程中的形状)。三,由怪胎形成的(这是对胚胎的另一种解释)。四,从血盆里形成的(血盆即为母体,分娩时母亲要流大量的血)。这些都记录了远古时代人类对胚胎形成人的最原始的研究和记忆。这些民间故事的远古起源应该就是人类对胚胎的原始崇拜。他们与良渚胚胎符号、玉猪龙以及夏二里头胚胎符号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人对十月怀胎的文字记载已经是商朝以后的事情了:人“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肤。三月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体已成,五脏乃行。”          《淮南子·精神训》

“人一月而膏。二月而脂。三月而胎。四月而胞。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体已成,五脏乃行。”               《广雅》

“人一月而膏。二月而脉。三月而胚。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体已成,五脏乃行。”             《文子·九守篇》

研究之细,记载之详尽开世界之先河。但是中国的远古人类认识胚胎发育的文明过程却经历了母系社会、父系社会以及后来的夏商两代。经历了由发现、观察、思考、崇拜到成为科学的完整过程。从母系社会开始,我们的远祖就一直在探寻自己的来源,终于他们发现了胚胎,发现了这就是人种,这就是人的起源,这,就是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所以他们崇拜人类的胚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