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友唱和乐无穷

(2011-10-11 12:05:44)
标签:

博友

唱和

次韵

清风细雨

临风听荷

老牛新声

老农

美丽音符

大河

文化

分类: 吟月弄风霜(诗词)

博友唱和乐无穷

古人做诗,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先以某题做了,其他人也依照同一题材、同一诗体而做。这样,两种的诗合在一起,称为唱和诗。唱和诗的内容一般彼此相关相应或相对相反,同中见异,各有其胜。唱和大都是相熟的朋友之间的应答之作。

唱和诗先做的称为唱,后做的称为和。和诗可以与唱诗同一韵部,也可以不同一韵部,同一韵部的又称为“和韵”,和韵所用的押韵各字先后次序不一定相同。如果用了同一韵部,而押韵字完全与唱诗一样,称为“次韵”、“步韵”。

吾也不才,闲暇之时,也喜欢附庸风雅,吟诵几句歪诗。许多博友亦是同好中人,而且精于此道。每每见到他们的诗作,虽然与他们素不相识,但或为其诗义之深远所动,或为其诗情之蕴藉所感,也便不揣冒昧和诗,作为一种学习。

下面,把我的部分和诗献拙于后,希就教于大方之家。这些诗当初和时乃急就之章,此次又作了些许修改。

 

夏思  次清风细雨先生韵

绵绵夏雨洗春寒,蝶舞蜂飞绕锦团。

又是人间花艳季,心歌一曲唱合欢。

博友原诗:

夏至姗姗意却寒,眉间雾锁绪成团。

翩翩彩蝶闻花语,一瓣馨香碎合欢。

 

秋雨  和清风细雨先生

夜深起看雨如烟,绮户轻推暗问天。

可否随风传泪语,梦中再见舞秋千。

博友原诗:

丝丝夜雨梦如烟,一缕诗云枕上悬。

雾里秋光流水韵,依稀醉语绕清弦。

按:博友清风细雨的诗词正如其博名,如清风之飘逸,如细雨之润泽,这两首诗,一夏一秋,且用字妥贴,文思缜密,颇具古风。正是我学习的样板。

 

流星 次临风听荷女史韵

人生总有怅然时,独坐灯前觅小诗。
窗外流星倏尔过,岂非挚友道离思。

博友原诗:

流星滑过夜空时,惊忆长亭二月诗。

移步灯前愁绪起,玫瑰入画寄相思。

 

菊花开在小楼东  和临风听荷女史

秋风昨夜过园中,月冷霜清展妍容。

隐逸东篱吟夙愿,菊花开在小楼东。

博友原诗:

菊花开在小楼东,瘦影丝丝各不同。

斗把秋寒霜冷苦,不与芳菲比娇红。

按:博友临风听荷亦是一位有功底的诗人,临风听荷,本来就是很儒雅的举动。读其诗,正如临风听荷,风过荷塘,簌然有声,清凉沁人。

 

山村暮雨  次老农先生韵

暮云霭霭笼炊烟,细雨绵绵涧水旋。

洗菜烹鸡迓远客,欢言畅饮兴无前。

博友原诗:

细柳旁门凝紫烟,穿梭巷口燕低旋。

山风乍到浮云起,细雨惊滴落鬓前。

按:博友老农先生的这首诗,描绘了山村暮雨之景,有静有动,诗人闲适的心情跃然纸上,受其影响,我的和诗增添了人的动态,借此体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融洽无间。

 

荷花依旧满池塘  和老牛新声先生

荷花依旧满池塘,碧袖红裙映杲阳。

嫩藕尚期一月后,金风又送稻花香。

博友原诗:

金风送爽秋将至,转眼菊黄丹桂香。

眷恋夏初光景好,荷花依旧满池塘。

按:博友老牛新声不仅擅诗能词,而且喜好摄影,经常有美不胜收的图片在博客发布,此诗便是配图而作,写秋日之荷塘,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不由引我步其后尘,邯郸学步。

 

月夜 和美丽音符女史

清风不解字中意,柳叶何曾印月痕?
心逐浮云思绪远,伊人伫立望宁馨。

博友原诗:

清风过竹有诗韵,朗月画柳无墨痕。

俪云入池不染水,绿波逐荷留温馨。

按:博友美丽音符文字清新,别具一格,古典诗词亦有建树,尤有女性情感细腻、语言轻灵之风格。我因喜其诗句,故做和。

 

虞美人  次大河先生韵

泣血英雄别丽人,风流后主叹惊魂。

娇红艳紫应无咎,遗恨千年笑妇仁。

博友原诗:

妩媚娇羞情动人,秋波袅荡艳夺魂。

齐集毁誉兼福祸,避短扬长乃智仁。

 

米兰  次大河先生韵

镶金嵌翠溢香浓,早伴初阳夜伴星。

君若惜花勤养护,清观宜案又宜庭。

博友原诗:

形貌简约露馥浓,丛丛碧翠灿金星。

清新优雅舒情爽,低调随和点紫庭。

按:博友大河先生是诗词大家,佳句妙语信手拈来,实令我拜服。尤其先生之咏花诗,摹写花姿,深发其意,用典抒情,无不精湛。我以先生之诗为范,学做咏花之诗,已有十余首,这里选其二,是为作业呈上。

 

朋友们如果能耐心看到这里,便可体味出我与博友们学诗唱和之乐趣,读好诗,一乐也;学做诗,二乐也;与友交流,三乐也;颇有收获,四乐也。古人云,独乐不如众乐,故录于此,愿博友共享此乐。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我的相关作品还有(可直接点击):

你好,博友!

谢谢,博友——晒晒博友的评论

言志寄情——晒晒我的诗歌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