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谦言益语
谦言益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330
  • 关注人气:2,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修日记07年12月27日:聚散得失再说茶

(2007-12-27 14:50:25)
标签:

静坐

经络

聚散

得失

收藏

禅茶一味

荣荣

杂谈

养生

分类: 半僧精舍

静修日记07年12月27日:聚散得失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从昨晚静坐时开始胯也不那么痛了,心里似乎渐渐宁静很多,但又耳后颈部生出一个大疖子,稍碰到便剧痛,这些肉身的细节变化应该都与静坐所引发的经络气脉变化有关。
前段时间粗心散乱的时候采用能阐法师十年前所教五停心之念佛观来止心,这几天念佛的念头也放下了,就随息空坐,周遭一切清清楚楚明明历历,但它是它我是我,渐渐我似乎也在从感觉中淡出,这是昨天到今天中午的感觉,记录下来希望对其他同修能有个参考。
    身体感觉好的时候,往往会有些外缘的干扰出现。昨晚23点多,领导突然来电话找我,事情却并不是一个紧急到非要半夜找我解决的问题。急促的电话铃声一下就打破了静坐
中的宁静舒畅感,下坐后通完话再上坐找不回来那个感觉了,真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今天中午又是如此。雪人兄在北京淘到一方极品坑仔紫玉端砚,兴冲冲急忙给我电话,恰好此时我正在静坐,又打破那份清静,接完电话后我回念一想,自己乐了,“野鸭子
又飞过去了,哈哈!”
    这两件事情让我回想起单位领导给我提的一个意见,说荣荣去世后我变了很多,脾气急躁不好相处了,可我自己并没有感觉到,跟荣荣的感觉似乎是从未相聚也从未分别,她
至今对我来说,真是无所在又无所不在,想起她她在,未想时又在何方?聚散得失何尝不是妄想而来?话虽看着玄,实际上,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涅磐生死等空花而已。对于收藏中的得失,其实也不过如此罢了。藏啥?藏的是当下那份欣喜,把玩中随时可以回望;失的时候是修炼你的金刚心,看破放下更洒脱,更上层楼观自在……
    昨晚跟一个北京的朋友短信聊茶,因为到了上座时间没有再谈下去,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茶与佛教的缘分从“禅茶一味”可以窥见一斑,但人们说到禅茶一味往往都谈玄说妙,实际上佛法也好茶道也罢都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式科学,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提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皆赖荼而解之。”这个荼就是茶。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概括茶的效用时,提炼了四个字“涤烦除渴”。咱们再看在佛法中对茶的传说,据传达摩祖师来少林传禅法时,弟子们静坐中时常昏沉,达摩悲悯而扯下眼皮丢到地上生出茶树,命弟子们煎茶汤饮而破昏沉。唯识宗重要经典《百法明门论》中将人的八万四千烦恼归纳为一百零八类,那“涤烦除渴”的茶字拆分开恰合一百零八数,请看“茶”字上面的廿,中间的八,木字拆分出十八,相加不正是108吗,中国文字的隐喻很有意思的,看似玄实际上很实在很概括的道出了“禅茶一味”的本质不就是“涤烦除渴”吗?日本茶道精神核心“和敬清寂”该是从形而上的层面来把茶作为入道之缘吧,但在我看来似乎有些过于枯木寒禅了,倒是明海法师为冬至居士译的日本茶道著作《茶和禅》一书所作序言《禅心无凡圣,茶味古今同》说得更好:“佛法是因缘法。茶之为茶,也是一大事因缘。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佛法在茶汤中。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

    再说用道家观点看茶,它也是五行俱全的仙草,煮茶用的黑铁壶为金,烧火之柴属木,山泉之水当然是水了,炉火属火,紫砂壶属土又称五色土本身就俱足五色五行,而茶本身因所居地理不同、发酵焙火轻重不同又自身呈现不同的阴阳属性,聚此五行而成的茶汤无论算药还是算食都与人的心肝脾肺肾五行会发生相应的生克关系,只要把握好和饮者自身虚实生克关系如法饮用怎能不养生?

    回到我本人的感觉,我每天早上起来喝绿茶,中午开始喝武夷岩茶,静坐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昏沉感,这该是茶的受用吧,个人管见,欢迎交流。明天(12月28日)至30日去扬州开会,31日济慈生日回来,告假。

 

更多同类内容请点一下链接阅读:

 

紫砂壶的出水与发茶性的测试

 

静修日记07年12月27:聚散得失再说

 

 

看紫砂:以砂断代

 

养玉养壶与养心

 

好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