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养坏习惯父母教育儿童教育育儿技巧亲子关系吓唬育儿 |
分类: 父母教育 |
也许,是时代变化了,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大家都希望快速解决问题。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由于父母面对过多的生活压力,也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不能否认的是,现在有许多的“巧招妙计”,可以帮助你“快速”的解决烦人孩子,比如打骂、冷处理、吓唬孩子、欺骗孩子等等。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些所作所为,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而你想改变的时候,你可能花费数十倍的精力?
我井中月先做一个假设,如果你经常吓唬孩子导致孩子胆小,等上学的时候不合群,且做事畏畏缩缩。此时,你感觉有问题了,于是上医院找大夫、找心理咨询师进行矫正,甚至报一些所谓的训练孩子胆量的辅导班。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金钱也花,时间也搭进去,如果有效果,你心理还好受一点。如果没有效果,那好,孩子将背负这些“负担”一辈子,他们有可能由此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好了,牢骚发完言归正传,今天我想说说儿童教育中,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故意吓唬孩子。也许,许多朋友说,我从来没有利用什么“狼外婆”等什么来吓唬孩子。实际情况确实真的和你说的一样,可是,我敢说,除了少数父母以外,绝大多数家长都在自己不知不觉中,不是明着吓唬孩子,就是变相吓唬孩子!
吓唬,其核心就是让一个人害怕、恐惧。而害怕、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是情绪的一种,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也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人类的大多数恐惧情绪是后天获的,其产生原因是正常生理活动遇到严重阻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成人害怕一些儿时拿来吓唬的东西的原因。
恐惧反应的特点是对发生的威胁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如果威胁继续存在,个体的活动少,目光凝视含有危险的事物,随着危险的不断增加,可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惊慌状态,严重者出现激动不安、哭、笑、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甚至休克。这也是为什么当孩子受到“吓唬”后,经常表现为哭闹、紧张、失神、憋气、出汗和神经质发抖等,严重时还会导致昏阙。
所以,吓唬容易给孩子强烈的“暗示”作用,并产生心理恐惧。当一个孩子经常有恐惧感的时候,其精神就容易受创伤。长久以往,我井中月认为,还可能会引起口吃、遗尿、失眠、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患精神官能症,影响孩子心理、生理的正常发展。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对照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行为,我整理了许多当小孩做“错事”或哭闹时,家长“吓唬”孩子的经典例子,这些“行为”虽然内容不一,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 “你不乖,我不要你了!”
● “你不听话,我就揍你了!”
● “再不听话,就让大灰狼把你吃掉!”
● “你再哭,就带你去打针!”
● “你再哭,老虎听见就会来吃你!”
● “你再到处乱跑,就会碰到妖怪。妖怪是专门吃小孩子的!”
● “你再不听话,我去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起来!”
● “离小狗远一点,它会咬你的!”
● “别离电视太近,不然电视里的阿姨咬你!”
●
● “你不盖被子,就有狗狗来吃你的手!”
● “别动剪刀,它会把你手指头剪掉!”
● “说谎的孩子,鼻子会变长的!”
● “说谎会被阎罗王割掉舌头!”
● “你再不去写作业,晚上就不让你吃饭!”
● 讲鬼故事;
● 让孩子一个人独处偏黑的地方;
● 不理孩子;
● ……
也许,会有一些父母想,就算我做过上面类似的事情,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对孩子不会造成伤害,而且我让孩子听话的目的也达到了。可是,父母的出发点好,就不会伤害到孩子吗?这恐怕也是许多家长,经常打着“爱”的名义,来做一些非理性的事情。要知道,对于学前的孩子,一旦受到心灵伤害并留下烙印,将是永久性的伤害,日后还会有人格缺陷。所以,许多孩子的问题,也在你“不经意”的吓唬中,给培养出来了。
第一,受过吓唬的孩子,不仅对拿来“吓唬”的事情害怕,还会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有可能会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与你期望的好品质相差甚远。比如,有的孩子进了学校,上课从不举手发言,总在担心自己是否会说错,哪怕很有把握的事情也会权衡再三。长大以后,很容易形成内向、保守的性格。
第二,孩子刚出世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你的吓唬,将增加幼儿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由于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被吓的孩子精神持续处于紧张不安状态,这就导致许多孩子夜里常做噩梦,突然惊醒,睡不稳。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还无法独自入睡,甚至到了成年,依然对黑暗怀有恐惧。同时,这些精神压力,会导致他们沿用这种极端化的思维模式。
第三,特别像一些非“科学”的吓唬,实际是你在说谎,你等于变相在教孩子说假话。这样做,即损害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你还会给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导致分辨能力不强。当孩子大一些以后,随着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会怀疑你说的一切,非常有可能的是,他们会尝试你所说的“忠言”,比如“过早发生性关系是非常不好的”这一观点,或是“抽烟不好”。
第四,孩子会很没有安全感的。由于父母经常拿一些正常的自然现象吓唬孩子,如打雷、闪电、下雨,这会使孩子感到这些自然现象异常恐怖。如果你经常拿一些职业角色来吓唬孩子,如医生、警察等,这就让孩子以后遇到他们,从心里产生一种畏惧感。而最重要的是,这直接影响到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孩子会在很大的程度上,认为你不“爱”他们。由此,他们可能采用更“偏激”的手段,来吸引你的注意力。
第五,影响孩子对自己能力和认知的判断。孩子的一些“行为”,原本想通过一些在成人眼里是不合理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力量”。如果你采取了吓唬,则会束缚孩子对外界的探索,并使其怀疑自己的“能力”。同时,由于孩子的认知和逻辑不成熟,或由于内部和外部界限的模糊,很多孩子会对拿来“吓唬”的事物,产生不合理的认知,其恐惧的情绪会使孩子进一步加深对恐惧的想象。
大家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上面的“行为”在我们家基本没有,你井中月不是说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在吓唬孩子吗?上面说的,都是明着吓唬孩子的,现在我要说说变相吓唬孩子的方式了,而这些,许多都是我们作为家长,在不知不觉中犯的错误,其根本原因是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欠缺,不能像成人那样把握准确。许多话,对我们成人而言,或从内容角度,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对孩子,则差异极大:
例1:孩子做了某件“错事”,然后你冷冷地说:“再这样,妈妈就不高兴了。”
点评:这个和“妈妈不要你”其实是一回事。想想你按照下面的说法,和上面的有什么区别:“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例2:孩子尿裤子了,然后你厌恶地说:“我说什么来着?我刚才让你去尿尿,你不尿,现在是谁尿裤子了?”
点评:超级预言,这给孩子很多的压力。大家想想应该怎么说更好。
例3:你带孩子出去,看见一只小狗离你不远,且没有拴,你嚷着:“好可怕!快把小狗拴起来!”
点评:恐惧会传递的,当你害怕动物等一类东西时,你的紧张情绪很快会被孩子感知,虽然你不是直接吓唬孩子,但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以后孩子看到狗,从内心会不自然的害怕。
例4:孩子问:“人为什么会死?”你回答:“如果你玩煤气炉开关,就会爆炸,人也会死去。”
点评:孩子在潜意识中,会认为做坏事或不听妈妈的话,就会死去。
例5:孩子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你开玩笑地回答:“你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或者是:“你是我在路边捡的。”
点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孩子认为,他们不是你亲生的。他们和这个家庭,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例6:孩子问什么是地震,你回答说:“地震时,地面会突然晃动、房子会倒塌,而且会有很多人死去,很可怕!所以,当地震时,大家都要跑到屋外去。”
点评:过多的描述“灾难,会使孩子产生恐惧。针对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父母一定要说安全措施,比如你说:“地震时,你躲到外面,或者卫生间的三角区,就安全的多了。”
过多的例子,我就不再说了,只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样的情况几乎发生在每个家庭。不管你是何种方式的吓唬孩子,其结果,都是吓掉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概念。同时,不愉快的早年记忆,还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出现心理问题。
其实,孩子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90%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孩子淘气、哭闹,是孩子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天性的自然表达。只是我们总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要求孩子而已,当然,我们也需要教给孩子许多生活习惯和道理。但是靠打骂或者吓唬,那只能是简单粗暴的,我们教育孩子,是需要和孩子斗智斗勇的高难度工作。(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父母教育:
《毁掉孩子注意力的战争经历》
《教养坏习惯:被你“逗”坏的孩子会撒谎!》
本周育儿考试:实战模拟:孩子用新帽子换回一张小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