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有很多的聚会,作为医生,尤其是整形医生,在各种聚会中,都是相当受欢迎的角色。大家都喜欢跟我咨询探讨,关于疾病、关于健康、关于美容。有些人在医院见过我,会觉得生活中的我反差很大,当然喽,在医院穿上白大衣,我是救死扶伤的医生,生活中,我是爱美爱生活的小女人,嘿嘿。。。这一点,在我院采风的著名海味作家邓刚老师有个说法:王主任,你有着最标准的职业表情。真的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呢!
还记得去年夏天第三届中日韩整形美容国际研讨会,在瑞诗酒店设欢迎晚宴,当我出现在邓刚老师面前的时候,他根本就没认出我来,席间一直感慨,“原来王主任还有这样一面,不过想想你的博文就释然了。”

邓刚老师风趣幽默,作家嘛,就是这样有意思,跟他谈话真是很开心的事情。他最想跟我探讨的就是这个职业表情,可我一无所知啊!于是,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我明白了自己这个让他赞不绝口的“医生职业表情”是从何而来。
那是九年前,第一次到韩国日本研修的时候,特别喜欢人家医院的氛围:公共场所非常安静,穿各种不同级别工作服的医护人员都是仪容整洁、面色凝重、低言细语、行色匆匆,下级医生护士见到上级医生一定会深鞠躬问候,同级医生也会点头低声示意。那时候,我穿着金容培博士的教授白西服,乖乖不得了,所有年轻医护人员都毕恭毕敬,让我受宠若惊。他们的等级森严,教授没有离开,没人下班,都在办公室静静的工作读书写论文;手术时,教授坐着,助手们从头站到尾,有一位住院医长得特别高,一直蜷着身子一丝不苟的做三助,看得我都不忍心了,可他没有一点点不自然的表情,当金容培博士离开手术室的时候,他直挺挺的就躺到手术室地上了。。。晨会交班的时候,教授经常会训斥下级医生,我还看到一位教授直接用脚踢一个做错事的小医生,看得我惊心动魄,那个小医生一个劲儿的道歉,默默忍受。。。
当时有些懵懂,但是直觉告诉我,一个医生就是应该在穿上白大衣的时候,有型有款,包括白大衣里面一定是雪白的衬衫领,女医生就应该化淡妆,笑容要温文尔雅,声音要低沉简短,工作环境中不应该有嬉笑打闹,不应该有跟医务工作无关的举止,这样的正能量也会传递给自己的客人吧。
回国之后,自觉执行了,受益良多,然后是跟日韩专家的这么多年合作,朝夕相处中,汲取到更多,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信守做医生的职业道德,处处为自己的客人着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不放弃,潜移默化中,我慢慢长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散文集《钝感力》,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他的欲情小说,比如《失乐园》,一直诧异他怎么能够把男女之间的事,理解描述得如此深刻,原来他曾是一位外科医生,了不起吧!什么是“钝感力”呢?他是这样定义的——“拥有迟钝而坚强的神经,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产生情绪的波动”。
在书里面,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定义的“钝感力”,因为外科医生很辛苦,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的急诊状况,所以就要有着强大的神经,足够的耐力。作为小医生,经常挨骂受训,也要挺住,不能因为犯错受骂就失去自信,要越挫越勇,才能面对挑战,一点一滴的积累起作为医生应有的医术和医德,然后慢慢成熟起来。
于是,我明白了,作为整形外科医生更要有这样“钝感力”,你知道吗?整容的客人经常会有过分的要求,经常会有过激的语言,你需要用强大的神经来稳定自己,用一颗淡定的心来拒绝金钱的诱惑,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跟他们沟通,才能达到共识。这样下来,就能表现出自己完美的“职业表情”,以这样的状态来迎接每一位求美者,应该是一件乐事吧。
相关博文:《心术》,理想和现实有多远
不怕不怕,医生的神经比较大
大连电台新闻广播“张源来信”读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