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业绩滑坡几成必然——从三季报看我国股市可能的未来!

(2007-11-07 23:04:45)
标签:

产经/公司

中国股市

上市公司业绩

三季报

中国石油

分类: 股市纵横

业绩滑坡几成必然——从三季报看我国股市可能的未来!

 

中石油敲锣上市了,董事长蒋洁敏笑了,称对开盘价“满意”;哭了的,是高位买入“中石油未来”的投资人,据媒体称,套牢的数字是800多亿。数字如此庞大,我想短期内便很难有“解放军”出现了,因为市道疯狂的时候还没准有这样的敢死队,可如今风声鹤唳了,便很难让主力再次冲动起来。

 

君不见,保险、基金、社保都在东张西望,悄然减仓么?

 

当然,配置中石油到其投资组合是必要的,但在高位配置,却绝对不会是他们的想法。相反,对中石油这样盈利稳定但成长有限的大蓝筹,过分给于炒作空间也不应是市场的选择。分析师们给出的合理价位是35元,而我觉得30元都有些高。对此,投资者还是“胆小”些好。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石油的好业绩也和上市步伐密切相关,所以便更增加了我的不信任。这一点,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会包装,但投资者却必须学会从“包装”背后看本质。记得多年前,有一位小时候的朋友结婚,朋友们到其家里庆贺时,新娘子拿着他们的新婚照让我们看个不停。但出门后大家都笑了。为何?因为大家感觉一致,都觉得那新娘子根本便不是本人了。这就是包装。有些明星是这么包装出来的,许多上市公司也是照猫画虎,八九不离十。

 

就拿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来说吧,看似一片大好,但通过分析我们便会发现,这一态势根本无法维持,甚至,在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将可能面临业绩大幅缩水的窘境!

 

首先,就像笔者此前所言,对投资者而言,对本次三季报业绩的“大好”一定要细加甄别,特别要小心那些“炒股炒成绩优股”的上市公司。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股市投资收益在1700亿元左右,包括浮盈和已入袋的利润,这一数额占到了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三成。也就是说,上市公司三季报的好业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炒”出来的,有的还是浮盈,实际上并不算数,“投资收益大户”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上海汽车、中信证券、中国石化、吉林敖东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人寿和平安的投资收益竟然达到了541亿元、461亿元。

 

其次,我们也不应忘记,本次好业绩中还有一块利润是通过新会计准则“变”出来的,对此投资者也该有清醒的认识。谁都知道,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品类繁多,查起来很难,规则一改,查起来便更难了。更何况,为了保住股改成果,监管层也未必去真差。否则,“司机刘芳”炒股屡屡暴赚,早被炒得沸沸扬扬,证监会为何视而不见呢?其中很大一个原因便是,麻烦!很可能吃力不讨好。

 

再次,投资者还需看到,季报是不经审计的,因此对其业绩注水等等可能的企业造假都要加以考量。毕竟,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造假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短期内也难以彻底杜绝;而且,如今的大股东为了减持“大小非”,也绝对有了制造业绩、炒高股价的原动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三季报表虽靓,但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由于股市大盘震荡在5.30后已经加剧,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收益,这使得第三季度上市公司单季利润增幅有所减小。据统计,在剔除新上市公司后,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幅度-1.46%,出现负增长。而这一趋势却足以警示我们,随着股指高歌猛进,市场获利的赢面却在不断下降,上市公司绝不可能再现上半年的辉煌。相反,随着股市步入中期调整,上市公司靠炒股赚钱的路子便会被堵死,甚至,把原来赚的钱还给市场也很有可能。

 

从以上分析可知,由于有着绝对的利益驱动,所以才有了2006和2007年两年的“业绩冲动”,主要表现在,1,本身业绩在有所增长的基础上,最终变成了大幅增长;2,投资收益成了上市公司的摇钱树,尤其是金融类企业,更是完全着眼于二级市场。

 

然而,就像樊纲所言,“好日子”毕竟不会那么久长。所以不论是企业本身业绩还是二级市场收益,其在2008年将遭遇考验——本身业绩大幅提升的预期会大大降低,二级市场的收益将可能变作负数,监管力度还可能加大,所以在市场预期乐观的时候,我却以为,不排除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大滑坡的可能。

 

这,可能便是我国股市将要面对的未来——巨量的非流通股要消化,上市公司业绩滑坡,而“炒作空间”也越来越小。试想,就算涨到许多人津津乐道的8000或10000点,除大象狂舞外,个股又有多少空间?试想,假如把中石油的非流通盘抛出一半或者1/3,其股价又会是多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