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余华当代作家 |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认为的伟大作家,一切全凭借经验获得。
余华的书,我读《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四种。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他的结构,语言,或者他的独特性。而恰恰是他俯视众人的姿态,那种姿态里不但没有常见的做作,自以为是的教导,恰恰相反,他的悲悯,对任何人的悲悯,震撼着我。
显然,余华的书里也有常见的“坏人”,在道德上被鄙弃的,“为非作歹”,“乱伦的”,“敲诈勒索”的,这些人通常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但,他们的死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善有善报”,他们与小说里高尚的,或者有缺点的小人物一样,死的让人叹息,与难过。一般的小说阅读似乎没有这种体验。
余华以一种罕见的姿态进入小说中。他平静而敏感;悲悯而绝望;体察入微又游离在外。他注视着他小说中的众生,他的痛感,他的悲悯,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被评论家广泛诟病的《兄弟》里。
人生如此绝望。每个人都是小人物,艰难地行走在他们的时间和空间里。
我们划分群落,因为斗争才是这个可怜群落的常见规则。
所以,我经常能看到被游街示众的“小偷”;被“放入烤箱的小狗”“登报示众的肉弹”“道德利剑穿心的示范者”“万众瞩目下无隐私者”……。他们的情感体验不能被感同身受。往往被一个群体的行动,或者语言暴力践踏而死。
每当我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我总能想起余华。想起余华笔下那些值得悲悯的灵魂。那些灵魂并无高低贵贱,也无过错正确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