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占林
周占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15
  • 关注人气:1,4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诗人抗震救灾志愿采访团日记之一(5.22)

(2008-05-22 00:05:25)
标签:

抗震救灾

志愿采访团

中国诗歌学会

周占林

文化

分类: 日志
昨天下午,中国诗歌学会在学会办公室为即将赴川的中国诗人抗震救灾志愿采访团送行,在京部分诗人参加送行,并纷纷致辞。
http://www.yzs.com/files/wenchuan/001.jpg
  集体合影。
http://www.yzs.com/files/wenchuan/002.jpg
左起:祁人、曾祥书、张同吾、周占林、洪烛
http://www.yzs.com/files/wenchuan/003.jpg
(右二)王燕生老师朗诵《送诗人志愿者赴汶川灾区》
——————————————————————————————————————————
去为灾区亲人写出慰籍魂灵的《安魂曲》吧

——送中国诗歌协会诗人抗震救灾先遣队出征前的致词




我亲爱的诗人兄弟!

  听说你们要到汶川灾区,去慰问、去支援受难的亲人们,我是多么渴望和你们一起去啊!但是因为我们《中国武警》杂志正在我的主持下编辑出版“抗震救灾特刊——不负人民养育恩”。所以无法脱身,无法与诗人兄弟们共赴国难,内心极为不安和愧疚。本月14日中午,总政宣传部来电,要组织诗人作家采访团,邀我参加;16日中国作家协会来电,再次相邀;今天,21日上午,作协孙德全主任又来相邀,参加第二批诗人作家采访团。然而我正埋在四处约稿、收稿、编稿的组稿工作之中,仍然不能前往。加上这一次的不能奔赴,就是失去了四次机会。要知道,我是多么渴望马上冲上前去,去用心理解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理解这个民族每一个蒙难家庭的灾难,并为他们写出慰籍魂灵的《安魂曲》啊!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威尔弟和马勒等等,都写过各不相同的《安魂曲》,但他们的精神内核,都是巨大的悲悯成就的不朽。这几天我有空就听听,每一次聆听,都有不同的感受。悲悯是一种天赋,只有通灵通魂的人,才能够理解那如天籁的圣乐。今天中午,好友郭小平发给我一条彩信,是一张拍自广州街头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八、九岁双腿残疾的乞丐。他说:“我要捐款”,说着便将身上的所有钢币捐了出来。这个照片让我有一种刺痛感,它让我感到这次的地震,唤起了全国所有神经末梢的悲悯情怀。我相信,你们这次去感受到的,一定是巨大的悲悯的群山,给予你们的灵感,也一定是非凡的!所以,我想对各位诗人说: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次与灾难中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心贴心的机会吧。诗歌是属于心灵的,只有真正进入人心的诗歌,才是不朽的,才是可以流芳百世的。我相信创造诗歌荣誉的机会来到了,各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们,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灾区亲人的心吧,为你们写出心灵的歌而挥洒你们的才华吧!

  最后,请代我向四川灾区的亲人们问好!向灾区的诗人们问好!祝各位诗人一路平安,互相关心,早日凯旋!

  敬致

  军礼!



  王久辛

  2008年5月21日
 
——————————————————————————————————————
送诗人志愿者赴汶川灾区

□王燕生

把勇敢和坚定
装满行囊
用无私奉献的精神
把“志愿者”称号
打磨得闪闪发光

出发吧
高举起诗歌的通行证
翻过无家可归的乱石
趟过悲伤的河流
用你们的双手
多清除些残砖碎瓦
消除灾难留下的阴影
用你们的双手
扶正躺倒的课桌
扶起受伤的琅琅书声
用你们的爱
抚平大地的伤痕
抚慰含泪的心灵
把欢笑还给孩子和老人
把炊烟还给黎明和黄昏

出发吧
当民族出现危难时刻
诗歌从来都不缺席
诗人的花名册
总在尖刀班和敢死队里
2008年5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