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三)

(2010-06-05 14:28:45)
标签:

林馥娜

讲座

诗歌精神

写作雏议

诗人

分类: 文艺批评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三)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三)

 

(三)、形式为辅,立意为主

这个阶段通过前期的锻炼,已有总体的形式自觉,对形式的应用已成为一种直觉的无意识状态。这时便是诗人的成熟期,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风格。……

这时期要注重的是单首诗歌的具体形式,随立意而变形,故这个时候的形式是辅助性的,服务于整首诗的精神。比如我写下面的这首诗,这是一首命题诗,必需以薰衣草为主题,而且要求写情诗。

 

《如果你无处收藏我的辽阔》

林馥娜

 

对于一颗爱着的心

无际的旷野并不太大

一个人的臂湾亦不算小

 

我的你

我用一个河谷的香气

一朵花小小的嘴唇

依恋你

 

游牧的马,漂泊的人啊

请你在八月

沿着丝绸之路

踏着前世的节奏归来

 

天山脚下的辽阔平原

盛开着我丰盈四溢的花期

我有淡紫的清雅

蓝紫的妩媚,还有红紫的奔放

 

如果你想带我去远方

就让我带上遍野的思念

如果你无处收藏我的辽阔

那么,请摊开你真挚的手心

 

今生我已不再化蝶

英台已不乔男儿装

一滴提炼的香水

就是我浓缩的灵魂

 

我深信

这灵魂之水的前调与中调

清雅与妩媚

足以让你梦蝶而蜕

 

而我并不叫你梁兄

我的你

我要以后调的奔放之香

让你在沉醉瞬间脱口而出:馥

 

我的立意就是不但要对命题内容有所反映,还要让诗带有自己的体温,即属于自己的印记,而不是全部堆砌命题所包涵的内容。我想到了薰衣草可以提炼为香水,而每一种香水都具有前调、中调、尾调这随时间而或浓或淡的三层香,便结合了紫色的三种不同状态——淡紫、蓝紫、红紫共同营造了情感的色和调。并用自己的名字馥(表示香气浓郁)入诗,使这种自己所独有的印记显得更加直观。还有对于“恋人”的称呼,我不用别人用过的“亲爱的”之类,而是创造了“我的你”这个专称,所有的一切,围绕着构筑了薰衣草的特性和爱情的迷人这个主题。文学最重要的就是原创精神,只有原创的,才是属于你自己的。

而作为一个诗人,不管他供职于任何岗位,用何种写作方式,重要的是他是否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认识。每一个时代都具有每个时代独有的社会真实,用自己在社会事件中所认识到的精神本质,记录下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人类的经历是诗人的责任。

雪克的《呈请领导参阅》正是反映了时代潮流的问题。

 

《呈请领导参阅》

雪克

 

梳妆台是女儿的
那套韩国化妆品是女儿的
我惊觉二十几年的失误
是我自己的

不能怨谁
她听韩歌我知道
她看韩剧我知道
甚至她追韩星,我也知道

韩国很近
韩流很近
可根源很远
远至我在她这个年纪的时候

首先迷恋山口百惠
接着崇拜高仓健
再接着我开起日本汽车
往家里拉回一堆株式会社

记得意大利说
西西里黑手党关你好莱坞屁事
现在想想施瓦辛格史泰龙这些美国硬汉
他们在无意之中,推销军火

那么我们的成龙李连杰周润发
还有陈冲巩利章子怡,等等等等
你们的国际面孔环球身段
带出什么中国产品

我与女儿讨论这个问题
她轻描淡写说了几句
中国的东西只考虑传统
从来不考虑受众

责任不在哪位明星
主要是管事的太笨
别人输出实物
我们推销武功

现在两国交战
谁会稀罕拳脚
李安设计竹梢打斗
竹子做成筷子,还得自产自销

你的文化自欺欺人
你的发展,就不是
一日千里,而是
一里千日

对着女儿,我哑口无言
她哼着韩歌摆弄她的化妆品
我只好原话照录
呈请领导参阅

 

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国家,如果不注重自己的文化在延续中不断的重建与衔接——既注重固有的辉煌也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形式,以真实的存在让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有自豪感与融入感,那无疑会在断层中衍变成一种巨大的损失,文化的软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里。从“哈日”时期到“哈韩”时期两个阶段,两代人的经历,竟是如此的相似,难得诗人有这样独到的眼光。

  而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期,拆迁是这个时代产物,在《物权法》实施之前,牵扯不清的拆迁关系无法明朗化,出现了一些迫迁、强拆的事件,也有媒体以刁民”来形容不肯合作的拆迁户。

 

《钉子》

林馥娜

 

在雷锋那里
它是榜样的近义词
在拆迁户那里
它是刁民的同义词

 

良民是嵌入栅栏、规范的万众
唯有少数调皮的刁民
露在木头以外,挂破一些人的皮肉

 

总要有一两枚眼中钉,钉入心脏地带
总要有一些闪电,喊醒春雷
不然千千万万的行尸走肉
谁来刺痛

 

我们所要反映的是时代的社会真实(注意:是真实,不是事件),不是表面上媒体角度所报道的事件,拆迁户因什么样的原因而被命名牛钉,每一枚牛钉都有不同的背景,必须个体事件个体分析,找到深层的真实,才能公平解决。这里以钉子的多面性和良民、刁民的共置,来引发思考,以起到警醒作用——“良民”有时是被蒙蔽的群众;“刁民”有时是揭开真相的先锋。

诗人就是从存在里发现诗,从诗里发现更理想的存在。如斯往返。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一过”,诗人正是用诗歌对生活进行深入的审察,从而让人生的旅程因诗意的宽阔而心灵丰盈。让宽容、自在、融洽、尊严这些美好的词语贯穿人生,让诗歌感动更多的人。

 

诗歌的音乐性

 

1、外在音调

诗歌的音乐性在古诗词中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音的平仄、韵的相押、词性的交错和对偶等,使诗词的颂读优美而抑扬顿挫。这是一种外在音调的乐性,古诗词中这一特征是最为明显的,我们在课本上所读过的诗词就都可以体会到。

2、内在旋律

现代诗歌也有一些比较有音乐性的诗歌,就是那些适合于朗颂的诗,虽然没有古诗词那么注重格律,但因为具有抒情性和顺口而具有一定的音乐性。

有一些从音调上看似没有音乐性,但它有一种内在的旋律,就像有一条暗线在串着整首诗,随着阅读而推进,贯通首尾,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受。

 

《中山大道

林馥娜

 

搬了一次又一次的家

总是盘桓于中山大道

仿佛隐者辗转于山中

大道怀于胸

 

姜子牙之垂钓江山

钟子期之闻琴知音

俱往矣

 

在这东接黄埔军校

西通高校群的大道

行走着众多矢志者、易途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天大道

就像每座大城市

都有一条路叫中山

 

这些叫中山而不叫民主的路

产生于一个含蓄,或欲言又止的民族

宛若国画家的画

借竹喻气节,以松况不屈

 

这里运用联想、想像、隐喻等,结合词语与诗意的自然衍生——从大道联想到人生道路及胸怀天下、古道热肠的古代隐者;从中山引出开拓近代民主道路的孙中山和民主在中国的缓慢进程——形成一种滚动前进的内在旋律。

 

《诗歌语言特色的探讨》点击进入=》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一)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二)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三) 林馥娜5月28日在中山(董妍摄影)[问董妍:你学过摄影吗?拍得真好!//答曰:没学过,是感觉,诗的感觉!//是的,诗之旅,诗歌的感觉,诗人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