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女游客掌掴店员,两国警察区别在哪?

(2016-08-01 16:51:31)
标签:

中国女游客掌掴店员

法治

区别

时评

728日午夜,一名44岁的中国女游客,大闹洛杉矶国际机场国际航厦机场免税店,掌掴华人女店员两次,被当场制伏,随后机场警察局以攻击罪名将其逮捕关押。飞机因此被延误,影响300多名旅客行程。(法制晚报731日)

 

中国女游客掌掴店员,两国警察区别在哪?
中国女游客掌掴店员,两国警察区别在哪?

在洛杉矶国际机场,这名女游客两次掌掴女店员,这样的暴力行为,不管在哪国都是处犯法律的行为,而当地警察在第一时间将其逮捕关押,可以说是一种最自然最明确的处理方式,也是一种法治状态下的自然处理方式。但相比之下,在中国也出现过类似大闹公共场所的事件,可在第一时间内,则很少听到或看到这样迅捷的处理方式。在中国,尽管大闹共公场所的人,最终都受到了应有的惩治,但由于时间差的存在,却使法治状态遭到第一时间的折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因为警方的现实顾虑过多,因为在现有语境下,警方处理一起突发事件之后,总会引来一些舆论超越法治边际的解读。比如,一名商贬在暴力抗法时,警方若在第一时间内给予了拘捕,那么一定会引来诸如这名商贬正处在生活困境之中等等问题的缠绕,而长此以往,就使各种法律法规受制于这种缠绕羁绊之中,而警方为了避开这种事后的剪不断理还乱,干脆也就直接选择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这表面上看,确实是在第一时间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则是一种对使用法律强制力的回避,和对违法问题的堆积,但这是法治的健康状态吗?

这显然不是法治的健康状态。因为在整个社会的法治系统中,警方不可能也不应该担当梳理违法者前世今生的责任。在法治社会中,警方只能担当在第一时间内平息暴力行为的责任,不管违法者前世今生有多少生活困境,只要在这个时间点上实施了危害他人的违法行为,就应当依法给予强制处理。而至于生活困境方面的问题,客观理性地说,并不是警方要考虑的范围,因为在社会系统中,还有其它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因此,警方并不是万能的管理者,从社会职责分配角度讲,也更不宜成为其他职责与任务的替代者。

但很长时间以来,就有了一些这样的舆论走势,即警方给予了违法者强制处理,就会引来一些人的指责,其中通用的一种指责就是“违法者不是故意的,生活都不容易,生活所迫”。这样的出发点尽管有些无厘头,但其码是一种善意,不过,这却是一种对法治社会的误读。因为真正的法治,并不以个人身份的不同而下菜碟,既不因庶民就放宽尺度,也不因官宦就罪加一等,法治彰显的是同罪同罚,否则,就是对法治自身的摧毁,更是将法治社会的建设,推向了毫无确定性的边缘。

这位中国女游客,两次掌掴女店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平时习惯思维的作怪。在国内,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很难想象出马上就会被警方逮捕关押,但这样的条件反射却害了她,兴许,她当时还幻想着警方的顾虑,甚至还幻想着事后有人拿出视频,来为她找出发飚的借口。然而,这就是平时习惯养成的错位,也是她所生活的环境给她的不健康反馈,这使她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法治社会的形成,在于人们习惯的养成,也在于法律强制力的适时体现,任何法律的后盾都是强制力的支撑,如果没有了强制力的依法体现,也就等同于没有了法律。这位中国女游客,在国外两次掌掴女店员,这一方面说明她自身法律意识的欠缺,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她在生活环境中对警方社会职责分配的不解和混淆。而这一切,其实并不是她一个人存在的问题,而也是一些舆论存在的混淆之处。

因此,从这件事中,每个人都应有所反思,如果每个人都企盼法治社会的切实形成,那么,每个人,更包括一些舆论在内,都不应当回避法律应有的各种力量要素,而且,不应混淆并缠绕于不应有的羁绊之中,因为,法律力量要素的存在,才是一个社会获得长治久安的保障,更是每一个人获得安全感的源泉。

关注《力量时评》公众微信号LLSP-A 或扫二维码,内容随时更新

中国女游客掌掴店员,两国警察区别在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