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寸草报晖: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变更,问题和答疑,应对思路

(2013-10-26 11:38:57)
标签:

教育

实现目标

本质

层次

是个

分类: 佳文共赏

佳文共赏:

寸草报晖: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变更,问题和答疑,应对思路 

(2013-10-25 20:50:45)
 
晨雾 / 转贴

 

      文后新增论坛民间高手dyemn老师的点评,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dyemn老师的“目测法”,引领了论坛潮流,为一届又一届家长所追捧,相关帖:《一志愿小平行志愿填报对部分在京高校提当线的影响》、 《Dyemn关于14年一志愿增设一个平行院校后志愿填报形式的看法

 

    如何确定适报(新模式下,考试成绩水平与院校录取水平匹配)、把握1A和1B的梯度:寸草模型,两种数据算法,正在试算中,一旦有结果,供大家参考。

    强烈欢迎提供  “往年参考数据,在新志愿填报模式下参考应用”  的修正思路。

 

    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变更,怎样理解?可能会有那些影响?如何应对?有各方专家们做解读、说方向、想对策,也不妨看看我们草根们的智慧吧。

 

    本文内容来源(不完整,有整理),e度论坛寸草小窝,一个温馨的家 《寸草小屋,14高考加油站》。那里,是智慧的聚集地,藏龙卧虎,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那里,是温馨的互助场,家长众多,大手拉小手;那里,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志愿填报,孩子学习,信息交流…… 

 

    感谢论坛里的高手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家长,经验真实,感受真实,体会深刻,情真意切。这些思考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一、志愿填报方式调整,主要变更点在那里?

    本次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框架方案(意见征求稿)》中,

  1. 14年变更点关键字:“平行志愿组”;关键内容:本科三个批次,均由原来的4所院校扩大到5所,其中第一志愿由原来的一所高校扩大到两所高校,第二志愿保持三所不变。
  2. 15年变更关键字:“在城郊区设本科专项招生计划”;关键内容:在北京规划的生态涵养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设本科专项招生计划,将本科一批部分招生学校的在京招生计划分一定比例定向投放。
  3. 16年,未涉及。(主要是高考方案,即考试科目的分值结构等变化) 

二、志愿填报方式调整,怎样理解?具体特点有那些?

  1. “大顺序,小平行”:本科志愿总体实质,仍然是“大顺序,小平行”,完全不是所谓的“大平行”。如果在一个批次中的五所院校,像中考8个志愿的投档方式基本一样,在一次投档中能被依次检索到,才是所谓的“大平行”。当前,准备变更的方式,在一个批次中,任然实施两个节点下的两轮投档,当然不能叫大平行。只不过一志愿增加了一所院校小平行而已。
  2. 一志愿小平行投档方式:完全等同于之前的二志愿投档方式,即“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白话就是,所有考生按照投档分数大排队,一个一个处理。到第n名考生的时候,依次检索其所报两个院校,如所报第一院校1A有剩余计划,完成投档。如所报第一院校1A已完成招生计划,则检索该生所报第二院校1B,如有剩余招生计划,完成投档;如所报1B院校也已完成招生计划,则该生一志愿两所院校轮空,等待下一个节点二志愿投档。
  3. 小平行一次投档,注意事项:避免退档。平行志愿,在一个投档节点内(比如一志愿投档节点),仅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档案被投出,即完成对该生的操作。假如该生1A院校以备投档,但因专业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被退档,或因身体因素等硬伤被退档,在该节点内没有二次投档机会,会掉到下一节点(二志愿),所以为避免本轮轮空,要保证专业梯度,甚至服从专业调剂。

 

三、志愿填报方式调整,可能会带来那些影响?利弊所在?

  1. 批次线影响:或上扬。因投档规则决定,为避免退档造成对考生的损失,投档比例一般将控制在100%。与以往顺序志愿投档方式下不高于120%投档比较,投档人数减少。加之小平行后考虑落榜人数减少,高校招生计划可满足情况等,批次划线经验值(上线人数与招生计划比)可能会调整,或将促使批次线上扬。
  2. 高校提档线的影响:或抬高。一志愿增加1B,落榜风险度降低,可促成之前志愿模式下求稳降档的考生高报1A且被录取,抬高了(该生1A)院校的提档排名。
  3. 高校提档线的间距:或缩小。也就是高校之间的录取最低分差间距会变小,高校间陡度变平缓。
  4. 高校录取考生分数结构:扁平化。少了冒险和保守,录取考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差会变小,
  5. 优选专业难度:或加大。对于优选专业还是优选院校,由于院校录取趋于扁平,且由分数为导向优先录取的投档方式,想保证专业,必须比之前志愿模式下,留出更多的分数余地。
  6. 提前批小语种的热度:或下降。之前一志愿一所院校的情况下,为扩大录取机会,保证在良好发挥下有进名校的机会,推断了小语种的热报。新方式下,一志愿落榜概率减小,考生可以回归一志愿,将"冲高"定在1A,从而降低了小语种热度。
  7. 二志愿计划:或下降。之前模式下,一些高校乐于投放二志愿计划,来捡漏“高分”落榜生。比如北交大会预留实验班专业、哈工大会保证一些专业,来专门接收清北落榜生。新模式下,高分落榜生有了更理想的保底选择,对一些高校二志愿的预留计划会有冲击,导致部分二志愿校取消或减少主动预留计划。(当然不排除原来预留的二志愿计划,转为一志愿招生计划)。
  8. 二志愿提档分(一志愿院校级差):或减小。一志愿落榜几率降低,落榜点降低,加上高校一志愿提档分间距减小,二志愿校的录取分或许不会像之前那么高,与一志愿的院校级差或会降低。
  9. 院校扩招:或取消。由投档规则决定,一般按院校计划100%投档,考生实施一次投档。扩招的二次投档,动一人而影响所有后来人,扩招几乎成为不可能。(当然不排除院校将原来的机动扩招计划变为明确招生计划)。
  10. 院校大小年效应:或减小。由于招生计划少,考生为避免一志愿落榜,报考集中度引起的大小年效应,将明显减小,特别是报考不足的小小年,几乎可以避免。当然,小年不存在了,二志愿赌小年高报的机会也就不存在了。
  11. 利:降低了考生一志愿落榜率,以及一志愿落榜后二志愿的落差。所有以上的不利,换来了这个大利。

 

四、志愿填报方式调整,自主招生或照顾加分的影响是否会有变化?

  1. 自主招生影响:增大。高校录取分数的接近,及其录取分数结构的扁平化,将使自主招生的优势(线下提档和线上加分选专业)更加明显。同时,高校圈人的要求更加剧烈,也加大了自主招生的竞争。另外,保送生政策的变化、高考难度的降低、招生计划的减少、照顾加分分值的变化,均加大了自主招生的竞争。
  2. 照顾加分的影响:增大。照顾加分的优势更加明显。当然,照顾加分分值和项目的调整,对裸考生的利好是另外一回事。 

五、志愿填报方式调整后,有哪些问题,如何应对?

  1. 往年的高招数据参考性下降。往年的高校录取数据,提档线(对应排名)、专业分配、扩招情况、报考热度等等,在第一年的情况下,都失去传统的参考意义。但是,往年的高招数据,仍然是最重要且必须的参考。只是,参考数据需做相应的修正。
  2. 关注重点增多:14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含二志愿计划)、高校招生策略、自主招生情况,等等,都比以往更为重要。
  3. 填报策略,1A、1B搭配原则:1A和1B,拉开梯度。平时成绩平稳,冲高型,院校优先,可选择1A高报,1B适报;平时成绩波动较大,保守型,专业优先,可选择1A适报,1B低报。
  4. 如何确定适报(新模式下,考试成绩与院校录取水平匹配)、把握1A和1B的梯度:这个,目前恐怕谁都没有数据,都是模糊概念,趋势分析。寸草模型,两种数据算法,正在试算中,一旦有结果,供大家参考。

    高考政策改革,总体利大于弊,多用心,合理利用规则,稳扎稳打,孩子们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的。

 

    愿每一个宝贝儿都能加油,心想事成,实现目标。

  

D老师的点评:

dyemn绿字点评一下:
志愿填报方式调整,可能会带来那些影响?利弊所在?

  • 批次线影响:或上扬。因投档规则决定,为避免退档造成对考生的损失,投档比例一般将控制在100%。与以往顺序志愿投档方式下不高于120%投档比较,投档人数减少。加之小平行后考虑落榜人数减少,高校招生计划可满足情况等,批次划线经验值(上线人数与招生计划比)可能会调整,或将促使批次线上扬。 dyemn绿字点评:观点正确,但原因不一定对。这个批次线或上扬与高校提档线或抬高说的是一个事情,原因也应该相同。高校提档线或抬高,必然批次线或上扬。14年各院校投档规则未明朗,批次线或上扬仍然是肯定要发生的,待14年各院校投档规则明朗后,这个批次线或上扬将进一步加剧也未可知,这点寸草老师下面的第9条仍然有分析
  • 高校提档线的影响:或抬高。一志愿增加1B,落榜风险度降低,可促成之前志愿模式下求稳降档的考生高报1A且被录取,抬高了(该生1A)院校的提档排名。。 dyemn绿字点评:观点正确,与上一条说的事情是一个道理,或互为因果
  • 高校提档线的间距:或缩小。也就是高校之间的录取最低分差间距会变小,高校间陡度变平缓。 dyemn绿字点评:这一条很明显,由于上两条的原因
  • 高校录取考生分数结构:扁平化。少了冒险和保守,录取考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差会变小, dyemn绿字点评:这一条也很明显,由于上三条的原因,这一条的本质与第3条相同)
  • 优选专业难度:或加大。对于优选专业还是优选院校,由于院校录取趋于扁平,且由分数为导向优先录取的投档方式,想保证专业,必须比之前志愿模式下,留出更多的分数余地。dyemn绿字点评:这一条似乎是上一条即第4条的补充)
  • 提前批小语种的热度:或下降。之前一志愿一所院校的情况下,为扩大录取机会,保证在良好发挥下有进名校的机会,推断了小语种的热报。新方式下,一志愿落榜概率减小,考生可以回归一志愿,将"冲高"定在1A,从而降低了小语种热度。。dyemn绿字点评:观点正确,但目测北大小语种是个例外,它受到北大人为的控制,北大提前批小语种线始终与北大一批线捆绑)
  • 二志愿计划:或下降。之前模式下,一些高校乐于投放二志愿计划,来捡漏“高分”落榜生。比如北交大会预留实验班专业、哈工大会保证一些专业,来专门接收清北落榜生。新模式下,高分落榜生有了更理想的保底选择,对一些高校二志愿的预留计划会有冲击,导致部分二志愿校取消或减少主动预留计划。(当然不排除原来预留的二志愿计划,转为一志愿招生计划)。。dyemn绿字点评:目测应该是导致部分原先二志愿校减少或取消主动预留计划,结果是有二志愿计划的院校层级或下降,总体上二志愿计划仍然存在,人数维持恒数,或略有下降,其人数下降的幅度肯定小于寸草老师的预期
  • 二志愿提档分(一志愿院校级差):或减小。一志愿落榜几率降低,落榜点降低,加上高校一志愿提档分间距减小,二志愿校的录取分或许不会像之前那么高,与一志愿的院校级差或会降低。 dyemn绿字点评:这一条似乎是上一条即第7条的补充,这一条明显对层次较低的院校和考生是利好,因此正好支撑我二志愿校和人数下降的幅度肯定小于寸草老师的预期的观点)
  • 院校扩招:或取消。由投档规则决定,一般按院校计划100%投档,考生实施一次投档。扩招的二次投档,动一人而影响所有后来人,扩招几乎成为不可能。(当然不排除院校将原来的机动扩招计划变为明确招生计划)。 (dyemn绿字点评:观点正确,形式上不扩招,但实质上减招还不敢太明显,寸草老师的解释是当然不排除院校将原来的机动扩招计划变为明确招生计划
  • 院校大小年效应:或减小。由于招生计划少,考生为避免一志愿落榜,报考集中度引起的大小年效应,将明显减小,特别是报考不足的小小年,几乎可以避免。当然,小年不存在了,二志愿赌小年高报的机会也就不存在了。 (dyemn绿字点评:这个不肯定,仍然是无序博弈,14年这个招生政策变化,不解决院校大小年效应的问题,考生及其家长对此仍然要有应有的足够的警惕
  • 利:降低了考生一志愿落榜率,以及一志愿落榜后二志愿的落差。所有以上的不利,换来了这个大利。(dyemn绿字点评:支持这个,也就是全面支持寸草老师的思想体系)

 

dyemn绿字点评:观点正确,但目测北大小语种是个例外,它受到北大人为的控制,北大提前批小语种线始终与北大一批线捆绑)做个解释:
       原先提前批小语种都是被用来拔高或者托底的,但
北大小语种,一般只用来拔高,很少有人用来托底,所以新政对北大小语种的影响至少减半,目测14年新政后仍然有人会用北大小语种来拔高,所以新政对北大小语种的影响减半后还要至少减半。因此目测北大小语种是个例外,北大提前批小语种的热度:或不会下降,或下降幅度甚微

 

信息来源:2013-10-25 新浪博客 寸草报晖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28c91b0101n5l3.html

 

晨雾点评:

 

    2014考生家长有福气。相信寸草老师会从数据角度给大家更多的帮助。 

 

    关于寸草老师所述“ “大顺序,小平行”:本科志愿总体实质,仍然是“大顺序,小平行”,完全不是所谓的“大平行””。我有不同看法。关于所谓的“大平行”,实际上是一种民间的简称。是在“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两种基本模式下派生出来的“混合志愿”。这几年各省“开发”出的混合模式非常多,目前以“平行是否出现在第一志愿”来判别是大平行还是小平行最为科学。因为这种判别触及的是志愿模式的实质。只要在第一志愿设置了平行,就是大平行。而不在意设置平行学校的数量。平行学校设置的数量再多,如果是仅仅在第二志愿,也属于小平行。

 

    不过这个不是实质问题。因为“大平行”、“小平行”只是民间的俗称而已。只要理解正确就没关系。

 

    对于寸草老师与D老师讨论的11个问题。晨雾也谈谈看法:

 

  • 批次线影响:或上扬。因投档规则决定,为避免退档造成对考生的损失,投档比例一般将控制在100%。与以往顺序志愿投档方式下不高于120%投档比较,投档人数减少。加之小平行后考虑落榜人数减少,高校招生计划可满足情况等,批次划线经验值(上线人数与招生计划比)可能会调整,或将促使批次线上扬。 dyemn绿字点评:观点正确,但原因不一定对。这个批次线或上扬与高校提档线或抬高说的是一个事情,原因也应该相同。高校提档线或抬高,必然批次线或上扬。14年各院校投档规则未明朗,批次线或上扬仍然是肯定要发生的,待14年各院校投档规则明朗后,这个批次线或上扬将进一步加剧也未可知,这点寸草老师下面的第9条仍然有分析(晨雾点评:虽然高校提档线普遍上扬可能造成批次线上扬,但是两者有一个区别:前者是必然要发生的;而后者是高招办根据招生计划乘以一个系数制定的,可以说是认为的行为。高招办在第一年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他们同样缺乏可参考的数据,做起来也有困难。如果不做,不会产生实质性不利影响,只不过会使得一些处于“尾部”的一本线上考生落榜到二批次去,如果提高一本线,就是直接把他们划到二批次。两种方法对考生无实质性影响。但是如果不提升批次线,对高招办日后宣传“业绩”不利,因为分数线上因此落榜考生增多。)
  • 高校提档线的影响:或抬高。一志愿增加1B,落榜风险度降低,可促成之前志愿模式下求稳降档的考生高报1A且被录取,抬高了(该生1A)院校的提档排名。。 dyemn绿字点评:观点正确,与上一条说的事情是一个道理,或互为因果(晨雾点评:完全赞同。晨雾同时认为,实行平行志愿之后,高校的提档比例将下降到接近100%附近。这个因素也对提档线下降有贡献。)
  • 高校提档线的间距:或缩小。也就是高校之间的录取最低分差间距会变小,高校间陡度变平缓。 dyemn绿字点评:这一条很明显,由于上两条的原因(晨雾点评:完全赞同)
  • 高校录取考生分数结构:扁平化。少了冒险和保守,录取考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差会变小, dyemn绿字点评:这一条也很明显,由于上三条的原因,这一条的本质与第3条相同)(晨雾点评:完全赞同)
  • 优选专业难度:或加大。对于优选专业还是优选院校,由于院校录取趋于扁平,且由分数为导向优先录取的投档方式,想保证专业,必须比之前志愿模式下,留出更多的分数余地。dyemn绿字点评:这一条似乎是上一条即第4条的补充)(晨雾点评:赞同。稍补充一点,选专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在选校易的改变下衬托出来的。往年在顺序志愿下,考生家长要用很多的精力去解决唯一一所一志愿学校如何选的问题,保证一志愿选好已经不容易,甚至无暇顾及专业选择。2014年则不同,选校相对容易一些,家长们将有余力来研究专业选择问题,更显出“选专业难”来。其实往年选专业也不容易。)
  • 提前批小语种的热度:或下降。之前一志愿一所院校的情况下,为扩大录取机会,保证在良好发挥下有进名校的机会,推断了小语种的热报。新方式下,一志愿落榜概率减小,考生可以回归一志愿,将"冲高"定在1A,从而降低了小语种热度。。dyemn绿字点评:观点正确,但目测北大小语种是个例外,它受到北大人为的控制,北大提前批小语种线始终与北大一批线捆绑)(晨雾点评:赞同。与提前批次小语种降温(北大除外)同时降温的还有小语种提前单独招生,自主录取的中低层次港澳台校,提前批次中有退出机制的学校,这三类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在顺序志愿下起到了一定的二志愿的托底作用。2014年由于一志愿B的强大托底作用,使得他们都弱化了)
  • 二志愿计划:或下降。之前模式下,一些高校乐于投放二志愿计划,来捡漏“高分”落榜生。比如北交大会预留实验班专业、哈工大会保证一些专业,来专门接收清北落榜生。新模式下,高分落榜生有了更理想的保底选择,对一些高校二志愿的预留计划会有冲击,导致部分二志愿校取消或减少主动预留计划。(当然不排除原来预留的二志愿计划,转为一志愿招生计划)。。dyemn绿字点评:目测应该是导致部分原先二志愿校减少或取消主动预留计划,结果是有二志愿计划的院校层级或下降,总体上二志愿计划仍然存在,人数维持恒数,或略有下降,其人数下降的幅度肯定小于寸草老师的预期(晨雾点评:有计划地招收二志愿肯定下降。由于一志愿招不满而不得不招收二志愿的学校也会减少。二志愿原有规律彻底打乱重新洗牌。)
  • 二志愿提档分(一志愿院校级差):或减小。一志愿落榜几率降低,落榜点降低,加上高校一志愿提档分间距减小,二志愿校的录取分或许不会像之前那么高,与一志愿的院校级差或会降低。 dyemn绿字点评:这一条似乎是上一条即第7条的补充,这一条明显对层次较低的院校和考生是利好,因此正好支撑我二志愿校和人数下降的幅度肯定小于寸草老师的预期的观点)(晨雾点评:赞同)
  • 院校扩招:或取消。由投档规则决定,一般按院校计划100%投档,考生实施一次投档。扩招的二次投档,动一人而影响所有后来人,扩招几乎成为不可能。(当然不排除院校将原来的机动扩招计划变为明确招生计划)。 (dyemn绿字点评:观点正确,形式上不扩招,但实质上减招还不敢太明显,寸草老师的解释是当然不排除院校将原来的机动扩招计划变为明确招生计划(晨雾点评:往年的扩招常常是高校抑制“大年”的行为。如果大小年效应减小(第10条),扩招行为也会减少。但是在生源情况明显特别好的情况下,高校感觉有把握以明显高于100%的提档比例提档,也会主动扩招。因此一定要把扩招行为与平行志愿相联系有点牵强。)
  • 院校大小年效应:或减小。由于招生计划少,考生为避免一志愿落榜,报考集中度引起的大小年效应,将明显减小,特别是报考不足的小小年,几乎可以避免。当然,小年不存在了,二志愿赌小年高报的机会也就不存在了。 (dyemn绿字点评:这个不肯定,仍然是无序博弈,14年这个招生政策变化,不解决院校大小年效应的问题,考生及其家长对此仍然要有应有的足够的警惕(晨雾点评:赞同。我们说的大小年,是指的高校生源情况忽冷忽热地变化。一贯招生生源平平或者不太好的高校更不好了,这不叫小年,这恰恰是平行志愿的弊病:高校的“层级”越来越固定,优者更优,劣者更劣,两极分化)
  • 利:降低了考生一志愿落榜率,以及一志愿落榜后二志愿的落差。所有以上的不利,换来了这个大利。(dyemn绿字点评:支持这个,也就是全面支持寸草老师的思想体系)(晨雾点评:完全赞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