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云天:一模分数的分量有多重?

(2012-04-11 15:33:49)
标签:

教育

祝云天

海淀

一模

主干知识

分类: 佳文共赏
佳文共赏:
一模分数的分量有多重?(2012-04-10 23:58:45)
 
晨雾 / 转贴

                                                                                  祝云天

    每当一模和者二模以后,一些家长终于静不下心来了,把注意力集中在排名上、分数上,因为不知道谁制定的这个不成文的定律:一模分数和排名对报志愿起关键的参考作用。结果很多家长和学生面对这次考试压力很大,甚至一些人觉得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不仅志愿没有办法报了,并且高考也可能完了。这样影响了很多学生的心情,对备考造成不利的影响。

 

    这几天很多家长都等着排名,觉得排名下来了,就能清楚孩子的位次,甚至就等着这次排名定志愿了。海淀、和西城区排名即将发布,对于多数高三家长来说,都是第一次经历高三,第一次经历一模,同时很多家长甚至听信往届学生的建议,觉得一模排名报志愿有用,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每年一模试题质量有区别。例如对于2011年的海淀区一模试卷理科来说,难度偏大很多学生不适应,但是对于这次考试,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的试卷来说,分量没有去年的一模强,我已经把海淀文综、理综试卷分析文章发到博客上了。

 

    周日上课的时候,我对班上这次分数680分的学生说,如果你要报北清的话还得努力,即使报的话风险很大,而对另外一个学生说,尽管你这次分数不足630分,但是能报北清。具体的原因都给学生们分析了,很多家长看到这句话都是一头雾水。那么我来说说理由,对于班上的学生他们能考什么样的试卷,适合考什么样的试卷,我心里都很明白。记得2011年5月14日那天,我们教室济济一堂,我很荣幸的把晨雾老师请到教室中与家长们交流志愿的问题,一样有很多在模考中分数相当高的学生我们也没有建议他们报北清,例如2模四中第一名的同学,这个学生报了人大,高考分数636.还有一个学生2模分数698分,当然这个学生一年来没有出过海淀前一百名,结果也没有报北清。

 

    同时一些平时成绩看上去不是特别高的学生最终报了北清,这样我们班学生一志愿上线率在97%以上。因为这两年来从对学生的教学中让我明白,每一个学生都很特殊。这次一模之后,很多家长问我,说孩子考XXX分,能报哪个学校,我说不能仅靠这次成绩就确定志愿。实事上也是的,那么我来说说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一、我个人觉得,对于海淀、西城、东城这三个区的试题质量而言,区分度不明显,对很多学生来说没有考出其真实的水平。例如说海淀某个学生这次理综分数290分,语数外三科成绩分别为110分、135分,120分,总分为655分,这个学生没有加分,那么我觉得这个学生要是冲北清的话风险很大。因为按照北京卷这么多年的考试情况来看,理科学生竞争力还得靠语数外三科,理综成绩锦上添花倒可以,但是要是考不好的话相反拉后腿。文科学生文综成绩很关键。因此说这次考试即使排名出来,那么排名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的指标而已,家长不能盲目的依赖这次排名报志愿。

 

    二、很多学生考试状态并非最佳。我在微博上说,考试卷难度不大,一些学生还是没有考好,因为平时盲目复习、盲目考试,导致学生很机械的应考,甚至一些学生处于梦游状态。加上心态的原因,很多学生都觉得一模考试很重要,报志愿就指望这次考试呢,结果弄的学生压力不亚于高考。而高考不是这样,一些重点中学提前放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状态,这样一下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更能适应高考。例如拿我曾经举过的例子来说:

 

    四中2009届理科学生一模成绩和高考成绩变化情况:

  

 年份  学生成绩最大降幅  下降大于等于100名  下降大于50名小于100名
 2008年  362名  49名  51名
 2009年  246名  41名  44名
 年份  学生成绩最大升幅  上升大于等于100名  上升大于50名小于100名
 2008年  224名  41名  61名
 2009年  196名  37名  46名

  

    累计降50名以上的学生人数为85人,升50名以上的为83人。合计168人,占理科考生总数的43.52%。因此可以说将近半数的学生名次在50名以上,上下波动。

 

    那么再提供一组统计数据,还以四中为例子吧,在2009年一模中,四中一模前20名的学生中到高考时只有7名学生还在前20名之内,有4名学生退到100名之后。分别是255名、164名、160名、137名。

 

    那么在高考前20名的学生中,有9名学生在一模中是50名以后,分别是158名、84名、80名、69名、67名、58名、58名、52名、52名。从上面数据看,不仅说明四中学生整体成绩很好,有半数以上学生能争创高分,还能说明,一模成绩不能决定高考成绩成绩走向。

 

    三、填报志愿学生的潜力最重要。

 

    一直说现在的成绩不代表将来的成绩,未来50天的时间内存在很多变数,曾经专门写博文说这些事情:

 

    如何预测学生潜力有多大?我建议大家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1。学生所在的学校。一个学校的教学实力决定学生整体高考成绩走向,包括平时阅卷的尺度,所以每个学校的学生以模拟成绩和高考成绩有一定的出入,特别是一模以后学校做出的复习方向调整和对学生进行的针对性训练,很多学生分数会相应的提高的。所以说一些学校的部分学生成绩提高潜力相对较大。

 

    2。学生主干知识掌握情况。我一直强调,学生主干知识掌握是否网络化,能否在考试中运用自如,决定学生的潜力,例如说解析几何、语文大阅读、作文等等方面的主干知识,例如某个学生主干知识掌握得很好,这次一模中得分情况较好,就是由于自己平时疏忽于非主干知识复习,导致一些非主干知识的题目出现错误,结果也没有考好,这样的学生潜力当然是很大的。如果学生有很多块主干知识没有系统掌握,那么在剩余的时间内,复习没有针对性,那么这个学生潜力应该不大。

 

    3。学生心理素质。我觉得一模有60%以上的学生没有考出真实的水平,心理因素占很大一方面,很多学生想通过一模来证明自己,太重视了,太在乎了,很多学生家长指望通过学生一模成绩来给学生报志愿,来自于家庭、志愿、学校、学生自己多重压力,很多学生这次考试没有好考。那么接下来在高考中也是这样的,一些受到心理影响的学生在高考中很难取得好成绩,去年我班上就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4。学生对高考方向的把握情况。平时学得东西在考试的时候用不上,考试中的知识在平时没有复习到,造成考试和复习脱节,一模给很多学生敲响警钟,特别给老师们也敲响警钟,既然是应试,那么就得按照应试的规则来,让学生从拿到试卷那一刻起有愉悦感,“一切都是意料中”的心态,这样是最好的。在剩余的时间里,还是没有针对性的话盲目训练,把学生弄得身心疲惫,那么这样情况下,学生潜力是很难发挥出来的,或者根本就没有潜力发挥。

 

    5。学生答题习惯。这个问题也多次提到,很多学生由于自己考试疏忽,答题步骤不完善,时间分配不合理,考虑问题不到位造成高考没有考好,甚至不知道自己分被无缘无故扣掉了,所以每年查分的学生很多,但是有好的结果的人几乎没有,因此在接下来这段时间内也应该对学生的答题习惯进行训练。

 

    四、建议家长参考学生多次考试成绩,预测学生成绩走势,并且适当的和孩子、学校老师沟通,对孩子心态、成绩走向做一个了解。同时多搜集目标志愿学校方面的信息,从整体上去把握。千万不能一味的参考某次考试成绩来填报志愿,孩子在某次考试中分数相对理想,就觉得距离目标志愿近了,相反觉得远了,甚至一些家长因为孩子某次没有考好,变得焦虑起来了,最坏的结果可能导致失去判断力。

 

    对于志愿填报的方面的问题,我只是从教学方面给家长一些建议,因此说本篇文章只代表祝云天个人观点,如果家长有疑问可以发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信息来源:2012-04-10 新浪博客 祝云天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991530102dwu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