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迁子女高考难  “自主招生能治根”

(2012-02-18 22:07:48)
标签:

教育

刘成

云南

户籍限制

高考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随迁子女高考难  “自主招生能治根”

 

晨雾 / 转帖


     放开户籍限制,担心引发高考移民;不放开的话,又引发留守儿童等问题。在随迁子女能否异地高考这个问题上,放不放都是个问题。随着教育部对于“随迁子女高考改革正论证”的表态,这个老话题又引发了关注。对此,著名教育学家熊丙奇昨日表示,只有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才能在限制高考移民和促进教育公平之间寻得平衡。
 
外来务工者:
“儿子跟我们生疏了很多”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有2亿2千多万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或生活,而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目前我省实行的是“户籍+学籍”双重管理制,也就是说,除了满足高中阶段三年全部在我省高中学校就读的条件,对考生户籍也设了门槛。凡户籍不在云南的考生,均不能参加我省高考。而昨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正在论证随迁子女高考改革方案,这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无疑是个很受关注的消息。
 
    位于机场附近的福德村,会聚了大量的外省来昆务工人员,在福德村毛线市场附近开一家五金店的刘成就是其中一位。今年45岁的他早在十多年前就从湖南来到昆明,大儿子一直在老家,小儿子因为在云南出生,就在云南上学。
 
    谈到两个儿子的读书问题时,刘成叹了口气:“大儿子小学是在湖南读的,初中是在昆明读的,但现在上高中了又回湖南读。打电话给他,他也不怎么爱说话,性格变得很内向,可能是不停转学、不停适应新环境的原因吧。小儿子倒是还好,一直在我们身边,但我们还是计划等他读完6年级,也把他送回湖南去。”刘成说,一是因为两个儿子的户口都在湖南,不能在云南高考,如果在这边读完高中再回去高考,担心两边教材、教学质量不同,考不上好大学;另一方面,外地小孩在昆明读书的话,几乎只能进私立学校,学费也很昂贵。得知教育部的相关论证时,刘先生表示非常好:“谁愿意和孩子一直分开啊?”
 
    在福德村,像刘成这样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并不在少数。昨日,在随机采访的10位外省人中,7人都表示把孩子送回去读书是迫不得已。“我儿子回老家后,也跟我们生疏了很多,有时电话都不愿意接了。”刘成的一位老乡表示,春节前他让儿子坐火车回了湖南,节后开学才几天,儿子打了好几个电话,除了抱怨天气寒冷、气候不适应外,那边教材也跟云南的不一样,适应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本地市民:
“会不会占本省考生名额?”

 
    在外来务工人员急切盼望放开户籍限制,让“新昆明人”和本地居民子女享受一样的资源和权利时,部分本地市民却担心,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可能威胁到本省考生的利益。
 
    “哎呀!这样会不会占云南本省考生的名额啊?”在吴井路上经营服饰店的市民胡女士一听说,教育部正在论证异地高考政策,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哎呀”两个字。胡女士认为,按理说户籍只是个人身份的证明,不应该成为限制考生高考的条件,但因各个地区教学质量不一样,教学大纲也有所区别,如果考生一直在外地上学,高考回云南,相当于在考试中占了便宜,这对本省考生很不公平。不过,她同时认为,对于一些一直在云南上学的考生,如果因为户籍问题被迫回原籍参加考试的话,很可能出现考试分数偏低的情况。因此,她建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应该先设个门槛,只允许那些一直在云南接受教育的孩子在本省参加高考,对于一直在户口原籍上学的孩子,还是应该在他们本省参加高考。”
 
    胡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以去年各省的分数线为例,山东省文理重点线分别为570分和567分,湖北省文理重点线分别为547分和571分,西藏文理本科重点线分别为485分和450分,而我省文理重点线分别为495分和465分。仅以这几个省区作对比,重点线的分差竟高达百余分!因此,如果放开户籍限制的话,“高考移民”确实会冲击到本省考生的利益。
 
    不过,也有部分市民认为,取消户籍限制对我省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样在吴井路上经营一家复印店的王先生认为,如果真的出现大量“高考移民”的话,也是给云南教育敲了一记警钟。他说:“云南应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看到和外省的差距,为什么外省考生能考那么高的分数,云南的考生只能考这么低?有差距才有动力嘛!”
 
专家建议
“大学自主招生才是平衡点”
 
    放开户籍限制,担心催生高考移民,导致新的教育不公平;不放开户籍限制,又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此还产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心理健康等新的问题。如何在这个跷跷板的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此,昨日,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教授认为,之所以异地高考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目前有两大困境:一是教育水平不均衡,区域水平不均衡和城乡水平不均衡;二是录取政策不公平,现在有些省份打击异地高考,要求考生有学籍和户籍的证明也是一个问题。
 
    “只有推行自主招生,才能在取消户籍限制和保障教育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熊丙奇认为,推行基于统一高考的高校自主招生,可把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变为评价,即在高考成绩公布后,不再按学生的志愿、结合分数高低投档,而是每所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要求的考生可自主申请若干所学校,大学独立录取,每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而实行基于社会化联考的高校自主招生,则能打破目前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嫁接。这一改革,只需推进目前的联考朝社会化考试方向完善,打破联考与学校的绑定关系,同时把学科性质的联考变为学术能力水平测试即可。最后,他总结:“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打破了集中录取,也就让基于集中录取的按户籍报名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同样,对于市民担心的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带来的“高考移民”的问题,昨日,省政协委员兰靖表示,大家不能局限于个人的利益,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这条路是一定要走的。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建设牺牲了很多,我们不能用户籍剥夺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的机会。但同时,由此可能引发的类似于高考移民的现象,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兰靖建议,政府应该先制定政策,逐步放开,例如先限制考生的学籍,逐步过渡到完全取消户籍限制。
 
生活新报 记者 毛翠 实习生 李旅 期俊军

 

信息来源:2012-02-18 《生活新报》
http://www.shxb.net/html/20120218/20120218_304169.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