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高校自主招生信息(5)

(2009-11-24 22:30:05)
标签:

就业

高考

自主招生

招生信息

招生高校

教育

分类: 高考政策与规定

媒体综合报道:

2010高校自主招生信息(5)

 

晨雾 / 转贴

 

深圳商报:

自主招生不占高考招生指标 
  
  【本报讯】(记者陈广琳)清华大学“5校联考”,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2010年普通高考报名在即,近期一些高校推出自主招生的新措施,引起了一些考生和家长的关注。记者为此专门咨询了深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市招考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今年高校自主招生的文件还没有下发,准备自荐参加自主招生的高三学生,可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高校网站上的说明,并按高校的要求精心组织自己的自荐材料,充分反映自身的优势。

 

  据介绍,2009年,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增加到76所,广东省内有两所,分别为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该负责人说,教育部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的文件还没有下发,但根据以往教育部的规定及有关高校自主招生的情况来看,目前高校开展自主招生工作主要做法和特点为:

 

  1、高校自主招生录取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学校本年度招生计划的5%以内,且招生的名额用学校预留计划,不占分配给各省市的计划指标。

 

  2、高校自主招生的对象一般为在高中阶段参加有关竞赛获得奖励的;在省重点中学或示范性高中学习成绩排在前列的;具有文学特长,发表过文学作品或正式出版著作的;取得了一定创造发明的;在重大自然危机中有突出表现的,以及其他具有符合自主招生高校所需的特殊才能或品质的高三应届毕业生。

 

  3、高校自主招生的报名和资格审查程序:首先是由有关高中学校进行推荐或学生自荐,进行网上报名,并将反映学生特长的材料邮寄给高校,高校对学生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通知学生到高校(或指定地点)进行面试和笔试,成绩合格的确定为预录名单。已被高校确定为预录名单的学生,要参加当年的普通高考,并在填报志愿时填写相应的“自主选拔”志愿。

 

  4、一般高校自主招生的原则是:学生参加高考,成绩达到自主招生高校投档线的,按考生的专业自愿进行录取;未达到出档线,但达到高校在广东录取同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可降20~30分进行录取。一些学校还提出,对于确属在学校组织的测试中综合表现优秀的入选考生,可不受以上限制,由高校另行制定录取标准进行录取(各校录取标准以学校实际公布的为准)。

 

信息来源:2009-11-24 《深圳商报》
http://szsb.sznews.com/html/2009-11/24/content_861230.htm

 

京华时报:

2010年自主招生战局突变
三大联盟改写高招格局

 

2010高校自主招生信息(5) 
供图/漫天下

    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2010年是自主招生第8年,战略布局从各自为战转变为几所学校联盟,举行联合笔试。截至目前,北京就分别有清华等五校合作、北大等三校合作与北科大等五校联考三个自主招生联盟。为什么自主招生发展到如今形成联合趋势,今后又会如何发展?考生又该如何备考自主招生呢?

 

    ■联盟学校

    清华等五校:考生可同时选择两所学校

 

    10月底,清华大学宣布,2010年将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合作自主招生。5校在通用基础测试部分统一考试和阅卷,各校还有个性化测试和面试、选拔学生,每个学生可同时选择两所学校。

 

    5所高校将在协商确定命题思路和要求的基础上,共同委托专家组完成部分笔试科目的命题和阅卷工作。5所高校不参与笔试通用科目的命题、阅卷和考务工作,也有助于提高自主招生的公信力。

 

    据悉,每名考生可同时申请5校中的两所学校。笔试的考点将分布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如果两所高校的要求都没有达到,考生还可以根据大学的规定用该测试成绩向第三所学校提出申请。如果同时通过两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考生可根据意愿选择其一。

 

    与往年的自主选拔相似,5所高校将仍然坚持笔试、面试两阶段的测试方式,但测试分成通用基础测试、高校特色测试和面试三个模块。统一考题和阅卷只适用通用基础测试模块,该模块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适用于理科考生)、人文与社会(适用于文科考生)。

 

    特色测试和面试则凸显5所学校不同的选拔需求。在高校自行组织命题的特色测试部分,5所高校将各自设计不同的笔试内容。

 

    各高校的面试则是在笔试成绩发布后各自择期进行。面试时间将尽量错开。

 

    另外,5所学校的个性选拔对于通用基础测试部分的衡量也有不同的标准。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孟芊解释,通用基础测试部分的成绩评价不仅针对考生的单科成绩,还有对考生学习成绩的诊断。考生得到的“考生评价报告”,不仅包含考生在答卷上得到的分数,还包含对这些分数意义更加明确的解释,以及对答题情况的分析,对考生学习情况的诊断,指出其长处与不足,为考生今后的学习乃至高考提供参考指导。

 

    北大等三校:可同时申请三所学校面试

 

    11月5日,北大公布2010年自主招生办法,将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合作,考生只要考一次笔试,就可同时申请三所学校的面试。

 

    北大招办介绍,北大是综合性大学,北航的工科优势突出,而港大有比较国际化的视野,所以三所学校合作自主招生,进行优势互补。考生只要参加一次考试,就可以申报三所学校,给考生更大的选择机会。

 

    考生可在北京大学和北航两校任一学校提交申请资料,通过初选后,进入笔试。笔试题目由三所高校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考生可凭北京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选拔笔试成绩申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自主招生面试候选人资格。另两所学校也可以同种方式申请北大的面试。北大承诺,不存在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差别,将一视同仁。

 

    据介绍,三所学校将错开面试时间,考生最多可参加三所学校的面试。如果同时获得多所学校的认可,考生可自由选择。

 

    其他的招生程序和办法与往年类似。北大招办表示,这次的命题更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与高考和竞赛的题目都截然不同,不需要考生提前准备。

 

    北科大等五校:考生报考只能五校选一

 

    和北大、清华举行的自主招生合作都不同,由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五所学校联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同一时间进行考试。面试由各高校自行安排。考生只能选择报考上述五所高校中的一所,并在该校参加笔试、面试。

 

    和前面两个集团明年才开始试点合作相比,该集团的五校联考历史要悠久得多,从2005年先由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联考。第二年,首次批准自主招生的北京化工大学也加入到联考集团中。

 

    ■特点分析

 

    清华等五校:特色考试 强校联合

 

    清华五校是5个不同城市学校的组合,各自学校都有着很强的号召力,而且又都是理工科有着传统优势的综合性211学校。在自主招生合作中,一个学生可以有两所学校作志愿,但是志愿有首选次选之分,即使两个都落选,还可以去申报另外一所学校。

 

    和其他两个集团的笔试不同,该集团在一次联考笔试后,还有各个学校单独组织的一次特色考试。而且联考成绩也不是反映在一张简单的成绩单上,而是用分析性评价代替简单的分数。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孟芊表示,清华此次改革,并不是出于对生源的竞争,因为清华更在乎的是金字塔尖的学生。这样做对学校来说,是将考试的命题和阅卷从学校招办分离出去,保证了考试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北大等三校:平等志愿自主选择

 

    北大三校合作,三所学校特色鲜明,而且引入了香港高校,对有意选择港校的学生有很大吸引力。

 

    北科大等五校:笔试同卷 单校审核

 

    北科大等五校联考没有像前两个集团“迈”那么大步子,其联合形式只是在笔试同卷,而流程和传统的自主招生一致,仍只能选择一个学校,接受一个学校的审核。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其实在2005年第一次实验联考时,几所学校并没有这样的限制,考生可以一次考试多次选择。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发现因为无法确定最后是多少考生能选择来北科大,所以在最后放通过名额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放多少名额,“如果名额给多了,所有拿到通知的考生都来了,就会超过当时5%的限制,而如果都去了另外学校,又没有招收到合理的生源。”而且五校联考和前面两种不同,只在北京设置考点,如果等笔试结果出来再择校面试,外地考生就需要两次来京,增加了他们的考试成本。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试行了一年的联考倒退回如今的模式。

 

    ■专家解读

 

    学校联考为大势所趋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当自主招生发展近8年,学校扩展到80所时,学校之间走向联合是必然趋势。因为原来各自学校组织考试不仅增加了学校的招生成本,也让考生为了赶考疲于奔命。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学校联合起来,试点进行这种“小联考”。

 

    今后的自主招生有三种发展方向的可能。

 

    首先是在目前“小联考”的基础上,有更广泛意义的分层次联考,“比如211高校联考、985高校联考、高职自主招生联考等。”

 

    第二种可能是基于这种联考基础上的全国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学科知识点考试不同,这是一种能力的考查,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可以一年进行几次考试,类似于美国的SAT考试,用最好的一次考试成绩申请大学。

 

    第三种可能就是把高考当作自主招生的笔试,在高考后一个月考生申请多所学校面试,也可以获得多所学校的通知书,如果有学校计划没有招满,再进行一次集中填报志愿。

 

    这样的趋势其实和国外的发展类似,国外很多学校最开始也是自己组织考试,发展到最后认同社会考试成绩。

 

    虽然有人质疑联考代替自主招生笔试违背了自主招生的初衷,但其实这是一种把自主招生当作自主考试的误解。其实自主招生的意义是根据现有成绩,根据学校需求,赋予不同权重,选择学校需要的人才。而且希望通过一张笔试试卷体现一所高校的选人标准和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各个学校的自主招生往往大同小异,而且考试招生一体化本身也不科学。

 

    ■备考建议

 

    考生不要疲惫赶考

 

    去年曾有考生赶11个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整个考试季下来疲惫不堪。孟芊和熊丙奇都反对这样“一个都不想错过”的方式,认为不超过3个比较适宜。熊丙奇认为,自主招生也需要体现职业生涯规划,就和找工作一样,与其花很多精力“海投”,不如去了解目标学校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不需要专门备考

 

    孟芊强调,自主招生不需要专门备考,更不需要去相信所谓的自主招生辅导班,这些辅导班经常拿A学校的题目当作B学校的考试辅导。而且自主招生考试考的是学生能力,并不可以靠补习学科知识突击。

 

    熊丙奇强调,虽然不需要补习知识,但是要调节好心态。因为和高考一元评价不同,自主招生是个多元评价的体系。另外自主招生的考题虽然不会超纲,但一般都比高考难很多,所以即使做不出题目也不用妄自菲薄。

 

    放松心态真实表现

 

    在面试阶段,熊丙奇建议考生一定要剥开包装,真实表现自己,体现自己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沟通能力。

 

    由于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往往在高考中也能通过考核,所以不需要认为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竞争就会更加激烈。而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也并不会耽误高考本身的复习,只要按照正常的复习程序按部就班就可以,“把自主招生笔试当作是高考的一场模拟考,放松心态去看待。”

 

    申请材料尽量朴素

 

    针对自主招生申请材料,孟芊特别强调不赞成材料花哨、复杂,除了特别的作品呈现外,不赞成用彩色印刷,希望同学提供的材料朴素、简明。

 

    孟芊认为学生花父母的钱和自己的精力在材料包装上很不合适,其实学校主要是看清学生的奖项、条件、自我陈述就可以,一叠彩打的文本并不会比一张A4的复印纸或者一张手写的材料更有竞争力,而且也非常不环保。    本报记者 周逸梅

 

信息来源:2009-11-24 《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09-11/24/content_486873.htm

 

新闻晨报:

2010高校自主招生变化多端高三生如何备战
 
  晨报记者 杨 虹 □肖建英 实习生 缪春晨

 

  期中考试后,各大高校的2010年自主招生政策陆续出台,明年初各类自主招生考试也将陆续举行。与政策之变相对应的是:自主招生试题与形式也变化多端,因此不少高校招办人士强调“无法”、“不需”准备,那么,高三学子如何真正做到“无招胜有招”呢?记者采访了几位资深高考辅导名师,请他们谈谈该从何处着手,切实有效地进行准备。

 

  [高手传经]

  领悟各校考试散发出的信息与玄机

 

  变量1 三类考生,有的放矢

 

  资深高考辅导专家、华闻教育英语名师胡迦认为,不管是笔试面试口试甚至美其名曰称作面谈的;也不管是命题的范围多广,哪怕上到天文下至地理,还是涉及人文知识或高新技术,只要你用心都是能准备的。只是时间点切入的先后,对自主招生考试复习很重要,很多学生平时不注意人文知识的积累,阅读面很狭窄,也不关心民生民计这类社会热点问题,哪怕学科成绩再好,也不要冒险孤注一掷去报考复旦大学的千分考,因为现在时间已经不允许了。

 

  对一些平时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不妨细分成三个类别:综合素质很强、对文科有学习热情的;理科成绩相对比较突出;学科成绩名列前茅英语特别突出的。胡迦指出,这三类学生在报考名校自主招生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未来的职业定位做出一个合理的报考定位。

 

  ◆第一类学生:复旦是首选,同时考虑华师大、上海财大

 

  胡迦坦言,根据以往辅导经验,相对而言,复旦千分考中的文史哲部分是最难准备的部分。根据复旦的说法,该校自主招生往往涉及面很广,看的是考生的基础和实力,所以无法准备。应该这样理解:正是由于文史哲方面命题的广博,令很多平时从不涉足的考生头痛不已,但是第一类考生则完全可以在冲刺阶段猛攻一下,胡迦推荐考生静心阅读一下《中国文学史》、《西方哲学简史》、《社会共生》这类书籍,同时关注一下复旦一些知名教授如胡守钧、钱文忠、章培恒等教授的代表言论,如果时间很紧的话,他尤其推荐《人文探究》一书,此书深入浅出地涵盖了人文研究、生命科学、科技伦理、当代文化,从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的儒家文化到老庄道家文化,从孟德斯鸠到海派文化都有比较翔实的介绍。

 

  复旦自主招生命题的最大特点是广度及灵活度。昂立教育名师杨静桦博士指出,十门学科中,最难的部分在语数外三门,占总分的50%左右,约有98-99题。其中,语文广度非常大,要求学生知识面广泛。数学占分最高,知识点横跨初中到高中,学生在准备时务必对初中平面几何的内容也回顾一下,以免遗忘。数学题目的灵活性也很强,甚至有大学数学思想简化成高中题型的题目。英语题目大约维持在四六级水平。其余的七门功课都不太难,大都是会考的水平,比高考要容易得多,主要考察学生知识面的广泛程度。

 

  ◆第二类学生:“五校自主招生联考”是首选

 

  有些这类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购买了大量全国版的高考理科教辅材料,胡迦笑对记者说,选择这些材料时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所谓的“黄冈秘笈”“葵花宝典”大多数是忽悠学生的,一定要选择正规出版社有质量的习题,难度一定要高于高考些。胡迦希望学生认识到:参加“五校联考”毕竟是如同在独木桥上进行竞争,难度肯定是大的,所以五校联考前的理科复习一定要选对书。而对于理科成绩较好、尤其是竞赛屡屡获奖的重点中学学生,则应把复习重点转向英语的冲刺。

 

  ◆第三类学生:首选上海外国语大学

 

  这类学生要根据自身英语优势,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进行综合考虑:到底是选择纯语言类专业还是选择以语言为依托的非语言类专业?到底选择英语系还是小语种专业(即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选择专业调剂还是专业不调剂?往年甚至有学生小语种专业调剂录取韩语和印尼语之后,由于学生本人考试之前没有思想准备,萌生退学之念。

 

  胡迦希望这类学生把最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语文作文和英语笔试的准备中。对于语文作文准备,胡迦强烈推荐考生通览一下《议论文写作新战略》一书,此书真谛是以思想品味、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决定写作能力的高低和品位的高下,而不是宣扬所谓的套路、模式、捷径或诀窍。因为靠所谓“诀窍”炮制的作文大都缺乏情感与思想的力量,往往华而不实和虚弱空洞。英语则应把侧重点放在听力和翻译部分,考前每天要有一定的听力训练量,不妨参考下大学公共英语六级的听力全真题型,听一下CNN和VOA的近期实况;翻译可以以六级考试中的单句翻译部分结合英语的文段翻译中文进行复习,尽量做到不要用中文式的英语和英语式的中文进行直译。

 

  变量2 把握基础,弥补缺陷

 

  上海交大附中副校长王铁桦指出,准备自主招生考试,最根本的核心是:不乱本。题目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难度可以无限加大,但知识点不会游离出高中课程标准这个上限,因此基础知识要非常扎实。

 

  王铁桦提醒学生要认清趋势:通识教育是各个学校迈进的方向。交大以往自主招生的考题是与中学学科分科很接近的,如今也在向通识教育的方向贴近,于是各类考试呈现出一种“短板效应”倾向,即决定一只水桶容量的是这只水桶最短的一块板。考试的范围广了,那么不擅长的科目就成为“短板”,很可能成为制约考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不偏科”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就要求学生对所选学科外的内容也有一定了解,比如物理考生需要对化学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化学考生也要对物理的基本规律熟记在心,并不用做难题,而是需要对各学科的基本思想、解题方式熟悉起来,弥补自己“短板”学科上的不足。

 

  王铁桦还提醒同学们:不要把自主招生考试当成一个可以投机取巧的跳板,这毕竟也是一次考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试,“突击恶补”并不是考试的本意,因此学生在选择报考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如果在学科水平上有明显的欠缺,建议不要参加这类考试。自主招生考试的整个过程,加上准备时间大约在2-3个月左右,是一个长期的投入,因此存在很大风险,一旦失败即意味着浪费了四分之一的高考复习时间,未免得不偿失。

 

  同样的,报考自主招生考试不可贪多求全,有些同学为了“保险起见”,不放过任何一个考试的机会,整个高三的复习时间被各类考试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复习难以系统化,每个考试的准备都不够充分,这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高校声音]

  考试方式变化对上海考生影响不大

 

  实行“五校联考”后,试题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上海考生来说,理科生也要考语文,而且要同时面对物理和化学。这会不会加大上海考生的应试难度?上海交大招办负责人陶正苏说,不会,因为交大在上海的预录取人数是确定的,与全国其他省市考生不形成竞争关系。“语文是一门基础课,学生一直在学,考语文不会对他们构成负担。这次五校联考中,理科试卷是物理内容占70%、化学内容占30%,一方面反映出五校对物理课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学的引导,让他们不要过早地给学生分科,只关注物理或者只关注化学。这体现了大学招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招生选拔对中学教育的引导。”

 

  陶正苏同时指出,基于现实考虑,2010年交大会对物理、化学分科的上海考生进行分别考虑,录取时有所侧重。“五校联考”后,有的学校在考试当晚补充进行特色测试,而上海交大把特色测试放在笔试筛选之后,与面试一起进行。陶正苏说,这样可缩减参加特色测试的学生规模,减少考生负担。

 

  [特别关注]

  5校联考:分析差异,因“地”制宜

 

  有人提出疑问:上海的学校使用的是上海教材,而其他学校都是用的全国教材,所有考生在同一张考卷上作答,如何公平评判呢?对此昂立教育杨静桦老师认为,全国教材和上海教材确实存在差异。首先是知识点方面的差异:全国卷会涉及到的导数、极值等微积分内容,而上海卷会涉及到的矩阵、行列式等大学内容等,都属于“特色”的部分,而杨老师认为命题者应该会兼顾两者,只考其一不考其二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上海考生不用特别准备导数一类的题目;

 

  其次是命题思想上的不同,仅以交大和清华两校以往自主招生考试的命题为例,交大考试的题目注重灵活、创新,清华则更看重知识点的巩固与扎实,由此可见南北学校在数学命题上的不同点,上海题目求“新”求“变”,而全国卷题目求“深”求“巧”,题目都有难度,但难的角度有所不同。因此,五校联考的命题可能会是两者的互补,考生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各校的考试风格,看一看清华、北大以及交大近年来的考卷。

 

  另外,有些内容上海教材和全国教材都有,但深度有所不同,比如同样是复数的内容,上海的难度就比全国教材小,杨老师提醒说,命题者可能会倾向于更高的难度,因此上海考生在准备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本地教材中的薄弱项。


原载:2009-11-24 《新闻晨报》
信息来源:2009-11-24 人民网 / 教育频道
http://edu.people.com.cn/GB/116076/10440598.html

 

上海青年报:

校园调查:“自招”生比“裸考”生成绩更优异 

 
  本报讯记者刘昕璐高校的自主招生正在火热展开。记者从复旦、交大获悉,通过对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经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其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在能力和素质方面能够达到和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自主招生为高校选拔优秀生源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复旦大学表示,首届自主招生学生明年迎来毕业年,对此,学校还将对其就业、发展作进一步追踪。

  记者从上海交大相关部门了解到,新近一份调查报告对三类学生展开追踪调查,他们分别是通过2007年交大自主招生录取、未通过自主招生而通过高考录取、直接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样本总数达到近千人。其中,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涵盖的时间段为2007~2008学年的两个学期。

 

  调查显示,入学后,这三种类型生源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显著优于非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也显著高于直接通过高考录取学生的学习成绩。这进一步说明,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更能够适应大学的学习,并可以取得更优异的学生成绩。

 

  另外,就高考成绩而言,在参加自主招生面试的两类生源中,通过自主招生面试与未通过自主招生面试而考入大学的学生在高考成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这进一步说明,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整体上也能达到入学要求,即自主招生的生源素质合格。

 

  无独有偶,复旦大学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以2008年为例,复旦在上海范围内自主招生选拔录取的共有454名学生,通过高考的总共有455名,学习一年下来,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平均学习绩点比高考学生更高。同时,这部分学生在社团活动、科研探究、课外创新、公益活动上都十分活跃,起到在学校同学中“引领”作用的苗头。


原载:2009-11-24 《上海青年报》
http://www.why.com.cn/epublish/node4/node27362/node27366/userobject7ai202045.html

 

2010高校自主招生系列:
2010高校自主招生信息(5)

2010高校自主招生信息(4)

2010高校自主招生信息(3)

北工大首师大已申请自主招生

桥牌打得好考北大优惠50分

2010高校自主招生信息(2)
自主招生联考有3模式
自主招生填报的专业有什么作用?

2010年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解读

北京五高校将联合招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