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有焙友悄悄问我,“自由,从没见你发中餐,是不是你不会做中餐啊。”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了,若论把饭做熟,我是没问题的,但若做精做细不断翻新,那我可真是不灵了。
细算起来,我的厨龄倒真是不短了,读小学时就开始自己解决午饭问题,蛋炒饭、烩饭之类的是咱强项。某个暑假,自己拿本面点食谱就学会了做葱油饼,和一小块面,擀一擀、卷一卷再煎一煎,做出的东西还有模有样的,经常会在下午做几个小饼,自己吃掉两个当加餐,再留两个给刚下班的妈妈当点心,看到她的笑容,心里美美地。
书越读越多,研究食谱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学习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的午饭常常是吃泡饭来解决。
终于过了独木桥,离家去外地上学,更加没机会做了,用生活费买了本《新编大众菜谱》,闲暇时就拿出来翻翻,想象着制作过程,作为辛苦学习后的放松。大学毕业了,这本书也被翻得卷了边。
工作后,可以支配自己挣来的银子了,我去书店里买了一堆自己喜欢的菜谱书,没事就坐着“看书”,不是拿书翻看,是坐在书柜对面看着书柜里面的书,还边看边乐,我妈说我傻了。这下子有时间实践了,我妈又不给机会了,她退休在家,做饭是她的工作,我跟她抢可不行,每天她都早早把饭做好了,我根本没机会插手,哪天想要帮厨摘个菜什么的,还要看她的心情好不好。
LG第一次来我家,提前几天我就跟老妈打招呼,一定要自己做饭给他吃,我是想显摆一下自己有多能干的,结果那天当我进门的时候,人家已经把菜准备得差不多了,原来丈母娘大人也想向女婿显摆一下自己的能力!她只留了一条收拾干净的鲤鱼给我,因为她看见我那几天一直在研究烟台口味的红烧鲤鱼,便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我。我炒个素菜还凑和,从来没做过荤的啊,虽然研究了几天红烧鲤鱼,但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这说做就要做,如何是好。在老妈的指导下,我好歹把这鱼给做熟了,虽然皮破了,尾巴也掉了,但还是凑和着能端上桌。我LG当时很给面子,说我们家的饭真好吃,敞开胃口吃了很多,尤其是我做的红烧鱼。后来他才交待,其实自己并不喜欢吃淡水鱼,而且我做鱼时放了太多花椒,他吃得嘴都麻了,但因为那是我做的,就一定要用行动来表示。
结婚以后要自己开火了,我赶快抱着菜谱恶补,什么可乐鸡翅、啤酒鸡就是那时研究明白的。研究清楚后不经尝试,我就敢招人回家聚餐。前一天先将菜谱设计好了,别看咱会做的菜不多,加上油炸花生米、切片的松花蛋、火腿片什么的,也能凑起一桌来。客人来了,开始做热菜,我越是武艺不咋地吧,还越爱折腾,一时心血来潮想学人家“翻勺”,这一翻可倒好,油锅里着了火,这景象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自家哪里见过啊,我一时慌了神,傻站着不知该干什么,结果油烟机将火苗吸出去,把排烟管都烧化了。我顾不得收拾油烟机,在一屋子油烟里把一桌饭菜给做好了。第二天打电话请工人来修,工人好奇怪,你家里刚安上的油烟机怎么就弄成这样啊,我们告诉他,因为我家里有个超级能折腾的煮妇。
自从有了孩子,我的厨艺又回到原点了,老妈老爸帮忙看孩子,也帮我们把家务做了,一周之中我只有他们休息的周日那一天才有机会自己做饭。可我已经变懒了,用面包占领早餐的餐桌就足够了,正儿八经地做饭嫌麻烦,常常拿剩饭和面条来凑和,我的一道道焗饭就是这样凑和出来的。
焗饭做过几道了,今天再来个咖喱的,我很小的时候就迷上咖喱了,那时我们这里没有咖喱粉卖,老妈回家探亲总不忘带几袋回来,她用得很仔细,色泽变黄就可以了,不会多放,总让我感觉吃不够。所以现在我做咖喱口味的菜时,总是不吝啬咖喱粉,一次竟然可以用上半包,看到那黄澄澄的颜色,我是胃口大开。
个人认为做出好吃的焗饭的关键是拌好的饭不要太干或太湿,留有一定的汤汁,感觉又比较粘稠的状态,烤出来口感最好。

原料:黄油、洋葱、猪肉(个人认为鸡肉更合适,无奈家人有忌口)、土豆(我喜欢吃面的土豆,所以先将其切小丁略煮了一下)、胡萝卜、淡奶油、水、咖喱粉、盐、白饭、马苏里拉奶酪。
份量全是适量,因为这些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放的,没有称重。
做法:
⒈黄油烧化后放洋葱爆香,加入猪肉炒变色后加入土豆和胡萝卜翻炒。
⒉加入淡奶油和水煮至汤汁浓稠后,加入咖喱粉和盐。
⒊炒匀后放入白饭炒匀,盛入焗盘内,表面洒满马苏里拉奶酪丝。
⒋送入预热200度的烤箱,中层,上下火,烤至奶酪熔化。
俺家还有这些俺儿子喜欢的“披萨饭”:

海鲜焗饭
培根蘑菇焗饭

培根西兰花焗饭
南瓜酱焗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