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盐津篮球

(2008-08-03 09:00:33)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啊篮球

    

      盐津篮球



    山城盐津不是因篮球而闻名,而是因豆沙古镇地震后恢复重建的神秘面纱和历史的厚重而再次映入世人的眼帘。“不到石门非好汉,英雄要过豆沙关”成为前来观光旅游的人魂牵梦绕的情愫。

其实,盐津早就名声在外,白水江、关河水招揽四方游客体验漂流的心旷神怡,险峻的吊脚楼、陡峭的阶梯、鳞次栉比的建筑、天然的桑拿浴场、琳琅满目的小吃、满山的翠绿则享誉乌蒙。“吃在盐津”飘香了一个个神往的食客,炫耀着盐津人拿手的饮食文化。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盐津的美女,“三步一个张曼玉,四步一个宋祖英,回头一看林青霞”成为人们描绘盐津美女多如彩虹的口头禅。

盐津女孩皮肤之白之润之好,得益与上天的恩赐,四季分明、炎热潮湿的空气是天然的护肤美容产品。“想美容,去盐津”恐怕是女士们明智而美丽的选择,而男士的眼球也有必要去接受一街美丽目光的理疗。

盐津是一座挂在山腰上的城市,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奔腾咆哮的关河水从城下呼啸而过,去寻找自己的母亲。豆沙古镇的“唐碑亭”、“五尺道”和“马蹄印”诉说着远古的文明与辉煌,现在是盐津打造文化旅游的名片。“古道雄关壮情怀”,山险峻、水秀美、人灵气概括了盐津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盐津的夜景更美,让人容易想起香港或重庆迷人的夜,让旅游观光的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盐津的美还有盐津人对篮球情有独钟、热情似火,不仅喜欢看,而且嗜好侃,更喜欢玩。家家户户都与篮球扯得上边,茶馆里扯把子最多的话题千奇百怪,唯独侃到篮球实实在在。男的喜欢打、女的喜欢看是盐津篮球的一道亮丽的景致。

篮球很早就随着丝绸从天外飘入盐津,落地生根,成为盐津文化的重要元素。篮球是盐津人心灵的驿站,看篮球、侃篮球似乎是盐津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仿佛娘胎里带来似的。一街的商埠一街的茶馆一街的篮球爱好者,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繁华极了。

喝一天的盖碗茶侃一天的篮球事,是很多篮球爱好者乐此不疲、趋之若骛之事,免去了回家被老婆使唤去买菜做饭的无聊。饿了,别担心,遍街香喷喷的各式特色小吃会让外来的商贾贤士和篮球茶客们乐不思蜀、乐不归家。 “吃在盐津”名不虚传。他们一边吃飘香的小吃,一边聊着茶馆里篮球话题的未尽事宜。那神态眉飞色舞、惟妙惟肖,那口才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简直“不摆了”,活脱孔明转世,完全胜过了享誉中外的纳西人宣科先生之铁嘴。

由于山城陡峭险峻的山势条件,直升飞机都找不到降落的方向,也没有着陆的安身之地。由于没有足够的开阔地用于修建奢侈的篮球场,所以全县篮球场的数量全市全省的县城来比排在倒数第一,但篮球的普及率却可以自豪地荣登前三。县城大操坝是篮球中心,每天都会有成群结队的青春美少年落脚在此,挥汗如雨地品尝疯狂的篮球大餐。大操坝顾名思义有点大,其实就是两个篮球场那么大,小得常常是跳操的美眉与打球的汉子为争这袖珍的风水宝地干戈四起。

盐津少得可怜的篮球场丝毫没有阻挡住一代又一代篮球小子破土而出、飞翔篮天。打球的人多,篮球场又稀缺,只好通过打半场取舍篮球场的国王,胜者王侯败者寇,天天亮剑就成为家常便饭,稍有松懈或者技术粗糙就被人大败场外,只能看着别人玩转篮球自己却无奈地“干瞪眼”。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理念在盐津篮球场安家落户、频频上演,形成了盐津篮球先天不足、后天勤奋的特点,孕育了精湛的篮球技艺和智慧的篮球风格,培养了“小、快、灵、准”的战术习惯。

我回家乡参加篮球比赛零零星星,十多场左右,多是回去打表演赛,似乎是少了些,主要是多年读书、工作在外,没有时间前往。但每一次受邀回家乡打比赛,心情就变得莫名的欢畅,我知道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有丝毫懈怠,才不会辜负球迷的热情期待和激情抚爱。

比赛尚早,可蜂拥而至的球迷已把大操坝篮球场围的水泄不通、进出两难,挤不进去的球迷爬满周边大树和高层建筑也要向下俯瞰。每一个窗口都飘出兴奋的眼神,凝视着篮球的快乐旋转;每一个球迷都闪烁睿智的见解,解说着烽烟似火的穴道命门;每一次鼓掌都承载着篮球的文化,激励着球员如痴的阔步向前。我作了一个大概的估算,女球迷的身影和呐喊助威超过了男球迷,顶起了篮球场的半边天,把盐津篮球妆点得妩媚多彩。

清清白水江哺育了我篮球的童年,滔滔关河水矫正了我篮球的航线,巍巍吊钟岩锤炼了我篮球的翅膀,我的家乡,我的篮球,我的梦想,我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八一军旗红
后一篇:镇雄篮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