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名画_委拉斯开兹

标签:
迭戈.委拉斯开兹玛利亚.特蕾莎玛格丽特.特蕾莎路易十四王后菲利浦四世 |
分类: 卢浮宫及大英博物馆 |
迭戈.委拉斯开兹(Diego VELáZQUEZ,1599-1660),西班牙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也许不止17世纪吧。他的画在法国的不多,卢浮宫也就三四幅,而且多是肖像画。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宫娥》,那要到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去看了。
《玛利亚.特蕾莎公主》The Infanta María Teresa,
年代:1653,尺寸:H. 0.71 m; W. 0.60 m
(西班牙的)玛利亚.特蕾莎(Maria Theresa of Spain,1638-1683),西班牙公主,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拥有奥地利女大公称号,以虔诚和美德而闻名。后来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第一位王后。在维也纳的历史博物馆,还有一幅几乎一样的全身像,卢浮宫这幅只是半身肖像,都是出自委拉斯开兹之手。画中的女主人当时的年龄大约在15岁。
玛利亚.特蕾莎的父亲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浦四世,母亲是菲利普四世的第一位王后,法国公主伊丽莎白(亨利四世和玛丽.德.梅德西斯的最小的女儿)。165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的十年,西班牙和法国王室还是希望通过联姻来维护和平,联姻的谈判还是由枢机主教马萨林主持的。法王路易十四的父亲路易十三是玛利亚.特蕾莎母亲的哥哥,而玛利亚.特蕾莎的父亲又是路易十四母亲(奥地利的安妮)的哥哥。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太近的亲上加亲,导致了玛利亚.特蕾莎与路易十四的六位子女中的五位夭折,路易十四几乎断嗣。即使唯一活下来的王太子路易,也只活了50岁,死在了他父王路易十四前面,王太子路易的儿子和长孙也都早逝,他的第二个孙子就是路易十五(路易十四的重孙)。看来中外王室都有着一代不如一代的相似。她和路易十四还有一个孙子后来成为了西班牙的国王-菲利普五世(出生于凡尔赛宫,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继位)。
玛利亚特蕾莎与路易十四的婚礼在1660年举办,据说画家委拉斯凯兹作为宫廷主管也参与了婚礼的筹备,并因此积劳成疾而病逝。
这幅画也是法国著名收藏家路易.拉.卡泽(Louis La Caze)1869年的遗物,前面介绍过的还有好几幅画都是,比如《畸足人》等。
1863年7月,玛利亚.特蕾莎病痛而死,路易十四说,这是她给他的第一个麻烦。下图是位于巴黎圣德尼教堂的玛利亚.特蕾莎王后的墓葬(摄于2013年8月)。
《西班牙公主玛格丽特.特蕾莎》L'Infante Marie Marguerite,年代:1653,
尺寸:H. : 0,70 m. ; L. : 0,58 m.,这幅画是最早进入卢浮宫的西班牙绘画,路易十四的收藏。
这幅画与上一幅应为同一时期作品,也许是同时画的两位公主。
玛格丽特.特蕾莎(Margaret
Theresa of
Spain,1651-1673),神圣罗马帝国皇后、奥地利大公夫人、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王后。她与前面的玛利亚.特蕾莎是同父异母姐妹,父亲都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不过玛格丽特的母亲是菲利普四世的第二位王后——奥地利的玛丽安娜(Mariana
of
Austria)。玛格丽特.特蕾莎的弟弟卡洛斯二世则是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死后引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出于政治原因,玛格丽特从小就被和她的表舅(从母系)兼表哥(从父系)利奥波德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匈牙利、波西米亚和克罗地亚国王)订了婚。1666年,15岁的玛格丽特就从西班牙嫁到了奥地利维也纳,婚礼庄严隆重,由于对戏剧和音乐的共同喜好,11岁的年龄差并未造成婚姻的不和谐。由于婚后育有四子女及多次流产,21岁就死去了,死后葬于维也纳皇家墓穴(嘉布遣会教堂)。2008年,她父亲给她的嫁妆,一颗36克拉的大钻石在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出了2400万美元的天价。
委拉斯开兹最著名的作品《宫娥》中的女主人就是童年时在西班牙的玛格丽特.特蕾莎。
如此名气的画家,网络上的介绍已经太多太详细了,所以我就不再自己整理了,直接转自网络(稍作编整):
委拉斯开兹,全名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西班牙语: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年6月6日-1660年8月6日,译法很多:委拉斯凯兹,委拉斯贵支等等),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一位伟大的画家,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西班牙画家哥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对印象派的影响也很大。
他的作品原来大部分收藏在马德里的博物馆中默默无闻,在1811年法国入侵西班牙的战争中,被外界所了解。但占领军基于想让公众欣赏,并没有破坏和盗走这些画。
他是一位现实主义的画家,他通常只画所见到的事物,所画的人物,几乎能走出画面;他也画过一些宗教画,但其中的神像宛如人间,充满紧张和痛苦的表情;他画的马和狗充满活力。
经过鉴定家克蒂斯的鉴定,委拉斯开兹有274幅作品存世,其中有121幅存英国、13幅存法国、12幅存奥地利、7幅存俄罗斯、7幅存德国,但勃鲁特认为在英国的作品只有14幅是他的真迹。
他的其余作品,大部分收藏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大约展出有60多幅。但遗憾的是,在他的家乡,西班牙的文学艺术中心,和当时对新大陆的主要贸易中心塞维利亚却没有收藏他的作品。
美术史学家将他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访问意大利之前为第一时期,第二次访问意大利之后为第三时期,但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很少注明日期,只能从绘画风格上分。
早年与家庭
他出生于西班牙塞维利亚,父亲胡安·罗德里开兹·德·西勒瓦是祖籍葡萄牙的小贵族、律师,母亲罗里玛·委拉斯开兹是塞维利亚的贵族世家,依据当地习惯,姓随父母中家世身份高的人,因此他随母姓。
他一生平稳,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很早就表现出绘画才能,在当时塞维利亚最有名的画家赫列拉门下学习,赫列拉不赞成当时塞维利亚画坛追随意大利的风尚,是一位大胆有想象力的画家,但脾气暴躁,学生多数半途离去,委拉斯开兹也是同样,只随他学习了一年,但这一年对他一生都有影响,委拉斯开兹从他那儿学到了如何使用长头画笔。因此委拉斯开兹的画中颜色好像被轻轻地画上,漂浮在画面上,令后来人望尘莫及。
他后来跟随巴契科学习了5年,巴契科没有太大的才华,但喜欢钻研理论,有些好的作品也是模仿拉斐尔的画风。在巴契科这里,委拉斯开兹学习了构图和透视,熟悉了塞维利亚的文学和艺术圈子。他坚持了素描写生的训练,画一切事物-陶罐、鸟、鱼、水果、花和农村的普通人,他雇佣了一个农村的孩子做他的仆人和模特,让他作出各种表情-哭、笑等,画了大量的头像。学习了巴契科的许多藏书,最后和巴契科的女儿结了婚。
他在塞维利亚已略有名望,他的妻子生了两个女儿,小女儿夭折了,大女儿嫁了一位画家,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一些静物画和风俗画,《煎鸡蛋的妇人》、《早餐》、《水贩》和一些宗教画《基督和艾玛的朝圣》、《沙漠中的圣约翰》等,在这个时期,他大量地使用暖色调,表现的都是日常生活,圣约翰如同一个年轻的农民。
马德里与国王腓力四世(本博文中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
1622年,23岁的委拉斯开兹前往马德里寻找工作,带着给大臣丰西卡的一封介绍信但没受到重视,只和丰西卡的仆人们一起混了几个月,不过他可能已经受到注意,第二年首相就用50金币把他招回,这次他的岳父陪同他去马德里,据说他为大臣画了一幅肖像受到国王的赞赏,1624年,腓力四世给他500金币的安家费,将全家接到马德里,开始在宫廷供职直到去世。
腓力四世平庸懒惰,可是爱好艺术,他很快就发现了委拉斯开兹的才华,宣布今后不再允许其他画家画自己的肖像,每月付给委拉斯开兹20金币的工资,另加医疗费,提供免费住房,对他画的每一幅画另外付费。在他此后余生的36年中,始终是委拉斯开兹的保护人和朋友。委拉斯开兹这一时期为国王画了许多肖像,但流传下来的不多。在(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中还存有两幅国王的肖像,这个时期委拉斯开兹画风改变得更为精细。
1628年鲁本斯以尼德兰外交使节身份来到马德里,停留了9个月,委拉斯开兹被国王任命接待他并作为他参观西班牙艺术珍宝的向导,鲁本斯当时的声名已经如日中天,他的艺术见解使委拉斯开兹受益非浅,但没有改变委拉斯开兹的西班牙风格,鲁本斯也非常欣赏委拉斯开兹的才华,极力劝说委拉斯开兹去意大利观摩那些伟大画家的作品。
1627年国王举办西班牙画家的绘画竞赛,委拉斯开兹获胜,获胜的奖品是被任命为贵族侍招,每天增加12个银币的工资(相当宫廷理发师的工资),一年90金币的服装费(相当宫廷小丑的服装费)。1629年他画的作品《酒神巴库斯》也获得了100金币的奖赏,这幅画的西班牙名称也叫《醉汉们》,实际描画的是典型的西班牙农村风情。
游历意大利
1629年腓力四世批准委拉斯开兹到意大利游历,工资照发,另外给了他400金币,首相又给了他200金币,他从巴塞罗那乘船,由斯宾诺拉侯爵陪同,斯宾诺拉侯爵去米兰指挥他的军队,斯宾诺拉侯爵是荷兰布雷达的征服者,后来委拉斯开兹画了《布雷达投降》。他先后访问了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等地,当时意大利处于西班牙控制之下,他在各地受到优待,临摹了不少大师们的作品,在佛罗伦萨住在美第奇别墅,创作了一些风景画,在罗马住了一年,创作了《火神的锻造厂》。1631年回国,国王准备了一把通往他画室的钥匙,每天都要在他那儿“站上几个钟头”,他画了大量的肖像画,并陪着国王在国内到处旅行。现存的国王肖像大约有40多幅,还为王后、王子、公主们画了许多肖像(其中就有本篇中的两幅公主像)。
再游意大利
1648年他第二次访问意大利,奉命为国王收购艺术品,1650年在罗马住了一年,和法国画家普桑、克罗德·洛林已经一些意大利画家结为好友。他受到教皇的款待,为了答谢,他为教皇英诺森十世画了一幅肖像,据说一位主教从悬挂这幅画的门旁走过,回头小声对同伴说:“讲话声音小点,教皇在这儿了”,可见其逼真程度。委拉斯开兹被接纳为罗马画院
- 圣路加公会的外籍成员。
宫廷总管
1651年他回国,立即被提升为“宫廷总管”,他创作了《镜前的维纳斯》,这是宗教严厉的17世纪西班牙少有的裸体像之一,也是委拉斯开兹现存作品中唯一的裸体像。1656年他创作了两幅最著名的作品《宫女》(也称宫娥)和《纺纱女》,《纺纱女》的构图和光色明暗的对比曾影响了印象派的画家克劳德·莫奈等人。
晚年
以后他忙于宫廷琐事没有太多的创作,1660年,他为西班牙公主(第一幅中的玛利亚.特蕾莎)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法西交界的河中小岛筹备婚礼,及王室成员全部旅途事宜,马德里人们谣传他被累死。当他在家人的惊喜中疲惫地回来了,但仍然得伺候国王7月31日祭宴,回家后即不能起床,8月6日与世长辞。
他被葬在圣胡安教堂,8天之后,他的妻子安葬在他身旁,教堂毁于1811年法国拿破仑入侵的战火,现在已经无处找到他的墓地。
他从没有创立过画派,他去世后西班牙王国很快就没落了,直到200年后人们重新发现他的伟大。
注:本博客所有文章中图片皆为本人2012和2013年两次摄于卢浮宫,所有文字均系本人翻译整理(本人英语一般,法语更是不懂,所以整理很慢也很辛苦)。近来发现有所谓艺术网站完全照搬图片(涂改水印)或文字且不注明出处。作为推广普及绘画艺术和常识的行为,即使是完全抄袭本人的博文,我想也算是一件“善举”吧,本人不会追究,但望尽量注明出处,算是对别人劳动的小小尊重,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再者,由于本人是业余历史爱好者,文字多侧重于历史和宗教而疏于艺术,且难免有错误理解或笔误,引用还要谨慎为好,以免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