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几家压力不那么大的学校

(2010-06-13 11:55:54)
标签:

教育

分类: 育儿知识
上海几家压力不那么大的学校
文/毕家妈妈

    “当学生正在用心学习的时候,他们应该高高兴兴,一切事情都应该使他们感到容易,充分感到快乐。”300年前,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这样说的时候,没有想到如果有一种体制叫“高考”的话,学生想要快乐会有多难。
    从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提倡“愉快教育”,这个概念贯彻到学校的实际操作上,就是为学生减压,鼓励学生多方面,特别是心智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在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环境下学习。但在高考的压力下,一般学校很难做到真正的“愉快教育”。在上海市,也有一些学校,虽然不是国际学校,但因为种种原因,受高考影响较小而能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发展,享受学习的乐趣。毕家妈妈受一家杂志之托,采访了几家有代表性的学校,供家长了解和借鉴。(需要特别注明的是,这几家学校收费在6万-12万之间,一般家庭可能会觉得吃力,但我把他们介绍在这里,希望大家至少可以有机会了解一下不同的办学方法和理念——毕家妈妈)

    包玉刚实验学校
    包玉刚实验学校是一所双语学校,由包玉刚家族创办,目前有小学部五个年级近300名学生,中学部(寄宿制)即将开始招生。主张全人教育,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学生毕业后的出路预计是通过国际文凭组织课程(IBD)赴海外攻读大学,少数也有可能进入国内高校。
    毕家妈妈:在给学生减压,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这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Warren Johnston(小学部执行校长):给学生减压方面,我们很注重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一年级学生的作业不能超过30。当然在此之上,他们仍然有10-15分钟的阅读时间。作为中英文各占50%的双语学校,我们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很多的,我们尽可能保证他们在课堂上消化学到的内容,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注意避免重复。比如数学方面,计算题我们不要求孩子每天做,一周一两页就足够了。
    陈艳(小学部执行副校长):教材上面,我们也动了脑筋。比如中文我们采用北京人教版的教材,因其内容简洁,便于我们的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和发挥。传统的教学一般会让孩子每周定期交作文,我们则是通过让孩子做项目来让孩子直接进入“写作”阶段。我们有一个“出书”活动:学生们自选题目,“写”一本“书”,然后设计封面,装订,“出版”,然后将图书“销售”,得到的钱捐赠给慈善机构去帮助残疾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文字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同时接触到写作和设计出版的方方面面,独立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公益心得到培养,而在整个过程中,孩子都兴致勃勃,觉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Warren Johnston:我们的考试也是“善意”的,不是为了“考”住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比如我们低年级学生的英文测试是一对一的,在一个单独的教室里,英文教师拿一本书让学生念,然后在一旁记录下学生的表现,过后再询问一些理解方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英文老师会对孩子的水准有十分清晰的了解,之后就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比如指定阅读一定内容和级别的图书,或在某些方面给予课内补习等。
    苏文骏(包校创办人之一,包玉刚之孙):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长跑”,我们不能在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就用大量的功课来把他们的信心和热情压倒了。同时学习也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学习和作业。我们每天的正规学习课程到下午两点三刻就结束了,在3点半放学前的45分钟里,每个学生都必须选修一门兴趣课,可以是音乐方面的,可以是运动,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编织、陶艺、折纸等手工活动。孩子在学校应该有多方面的体验,应该在一个富于创造性和学习激情的环境中发展出对学习的热爱以及责任感、主动性。这也是我们主张的全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海市民办中芯学校
    2001年,当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在上海创设半导体芯片代工厂时,需要吸引大批海外高科技人员加入。为使满足其子女教育的需求, 中芯国际决定兴办一所员工子弟学校, 融合中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后来由于学校在上海地区颇有好评, 应张江高科技园区要求, 开始对外招生。
    目前,中芯学校的小学部分为中文和英文两个部分,英文部招收港澳台和外籍学生,采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教学大纲,授课语言为英文。中文部以中文为主,但因为学校中有大量以英文为母语的教师,同时学生中有海外背景的家长很多,对英文有额外加强,从小学一年级起即由外教授课,并设有一个英文侧重班。小学毕业生参加中考,可直升中芯的中学部,也可以去其他本地中学就读。
    毕家妈妈:请您介绍一下贵校在愉快教育方面的特色。
    冯建平(小学中文部校长):我们虽然是中文部,但因为所处环境国际化,学校有8、90名外籍教师,同时来自港台和海外的学生占大多数,因此虽然我们的学生部分仍然会去参加本地的中考,但总体气氛较为宽松,在教学理念上一直注重品格第一、快乐成长,鼓励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
    公办学校的压力来源很多,班级之间、老师之间、学校之间,都互相竞争,而最终,这些压力都会落到学生身上。我们因为实行小班教学,学生少,彼此层次和跨度区别不大,老师容易照顾,也可以给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辅导,这样能够保证课堂授课内容被学生当堂掌握和接受。
    我们一年只进行四次考试,低年级学生的期中考试其实被叫做期中练习,平时我们不以任何名目进行小考。考试成绩我们不公开,以杜绝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攀比和竞争。
    毕家妈妈:孩子最大的压力往往来自作业,大量的家庭作业占据了孩子玩耍和休息放松的时候。在作业方面你们是怎么安排的呢?
    冯建平:我们的作业一般每天不超过25分钟。我们有晚托班,4点半结束,很多孩子在学校就把作业做完了,回家可以自由玩耍和阅读。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达到“程度”,作业量不大,但精炼,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会做了,一部分作业甚至可以不做。
    我想,国内的很多家长普遍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一方面可能是跟孩子学习的效率有关,一些孩子就是没有办法专心,总是被环境分散注意力,做起作业来当然会长一点,但另一些孩子则可能是因为在课堂上就没有听懂和掌握,做起来觉得有难度,自然就不情愿主动积极快速地去做了,所以我们格外注重保证课堂授课质量,合理安排授课内容的份量。
    上海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C班
    几年前,一些与中国有千丝万缕关联的美国籍妈妈为了给他们的孩子“真正的双语教育”,联合起来与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合作,请来欧、美教师,根据上海和教学大纲和美国的教材,共同研究出一套课程,创办了一个双语班C班。现在C班一共有4个年级,将近60名学生。
    毕家妈妈:C班作为一个非常具有实验性质的项目,教学上是怎样安排的?
    Winnie Yong Soo Lee(双语班负责人):C班的数学、中文和音乐、体育由不同的中文教师执教,采用上海的教学大纲,进度和程度都跟当地学校一致;英文、历史、地理、科学和美术,则由一个外籍教师负责全部的授课。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一个是去国外升学,一个是参加上海的中考,进入国内中学就读。
    毕家妈妈:你们实行严格的双语教学,又要比照国内教学大纲的进度和水准,学生的压力一定很大……
    Winnie:是的,双语的孩子非常辛苦,课内的学习内容很多,课外需要掌握的东西的量也很大。但我们的孩子的压力跟一般学校不一样。我们尽量鼓励孩子去自发探索,将课后作业变成学生主动探索和钻研的过程。我们的孩子的压力不是老师给的,而是孩子自发去求知,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比如我们的历史、地理和科学科目,都参照欧美教学体制,合并成“社会科学”一门课。这门课通过“恐龙”专题讲地质变化和古生物,“水循环”讲环境和物质的变化和循环,“古代中国”、“古代希腊”讲历史和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让孩子自主动脑动手去研究的空间很大。因此我们的学生虽然有时需要花一两个钟头来做作业,但以阅读为主,自发求知为主,需要学生抄写的东西一共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我们也通过网站和游戏来让数学、地理的学习生动有趣,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这样,孩子学习起来会觉得有实际意义,更愿意主动去学习。
毕家妈妈感言: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来说,教育的意义很重大:儿童需要接受教育,来掌握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知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最大的愿望则莫过于通过良好的教育来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什么是优秀的教育?我们该如何为孩子选择?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般家庭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18岁时要参加的高考,已经逆向影响到了4、5岁的幼儿园的孩子。作业、补习、为了考级加分升学而强制孩子参加的“兴趣班”,正在人为地缩短我们的孩子的童年。
学习当然是辛苦的,我们的祖先已经说过“学海无涯苦作舟”,但这种“苦”应该是孩子在求知的过程中为了求知、为了满足自己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愿望而去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吃的“苦”,而非在学校、家长、社会的高压下以牺牲自己的真正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知识的激情来忍受的“苦”。
    很多家长是明白这种以考试和分数为核心的教育的问题的,但没有力量和勇气去改变和挑战。一方面,我们个人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一方面,跟随大多数人走的路,总是更“安全”一些。我们都是普通人,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但我们仍然需要懂得,儿童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光学到知识,更需要在学校中学到与人交往和相处的哲学,学到如何适应社会,掌控局势。这些课堂之外、不被分数所彰显的能力,对孩子整个的人生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包玉刚学校的苏文骏先生在采访中说到“在某种意义上,人生是在正规学习结束之后才开始”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无法与现存体制抗衡,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的,是看得远一点(将孩子的整个一生而非仅仅高考之前的18年都“看”进去),为他们创造一个尽可能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和空间,和一个尽可能人性与合理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