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杰教育问答  1:打骂是一剂毒药

(2013-06-26 00:10:17)
标签:

育儿

 

 

家长:

现在我家的孩子堃堃成了问题孩子,我这个妈妈也成了有问题的妈妈。孩子现在9岁了,上小学二年级了。可他的成绩经常不及格,每天做作业都要到2300多,作业量我看了也不多的。他每天由于中午的作业没有做完(1505放学的),老师每天留学的,直到1700他才到家。到家后他总是先玩的。等我1740分到家他才开始写作业。他 一边写一边玩的,我也学你把玩具全给他收光,告诉他作业赶快做,要不然又要做到很晚。可他就算只有铅笔和纸头他也会看上半天愣半天的,我问他你为什么停下来,他就讲他控制不住自己,就想玩了。他经常写一下字就问我另外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比如今天我们班的同学某某怎么了怎么了;我们人为什么有血呀?人为什么有头发呀等等。我总是告诉他你写好作业了,我们再讲这个问题。但他写的太晚了,他没有想起来我就不再提了。等写到2200时他开始想睡觉了,就哭着告诉我讲,我想睡了,我就是又骂又打加威胁,告诉他谁让你先玩的,你看现在做不好了吧,那你快点做,做好了马上去睡,他被我逼的没有办法草草写一下,字本身写的不工整这下就更难看了地写下去,我也就算了。我也知道有些不写的原因是他上课不注意听讲,让他再写作业他当然就不会写了。他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他小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3岁前都是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那时在玩一样玩具,爷爷就猛的吓唬他一下,就是和他玩,就这样孩子慢慢注意力不集中。还有上幼儿园时,他不肯去我就是又打又骂加吓唬的把他送进的,随他怎么哭,就这样刚上幼儿园时,他每天哭哭了两个月。在大班时,他比较吵,幼儿园老师曾经把他关过小黑屋,绑过他的手脚,我也就告诉孩子的爸爸,他当时就讲了句,他不乖就让他关,不管他。我也就和孩子讲你下次乖点老师就不再关了。

在一年级时他的成绩不好,他的爸爸就直接当着孩子的面和我讲,我没有儿子,这么差劲的孩子谁要呀,以后孩子的事不要和我讲。我只能抱着孩子哭。后来孩子考的不好,他把他打了一顿,第二天考试时孩子竟然考了92分(是他自己的成绩),没有几天孩子又退了,他爸爸又打,但也就只有七八十分了。我也和孩子爸爸讲过,沟通过,他没有文化不想孩子长大像他那样做苦力。他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他就知道打。

以至于小学一年级时每天打架,现在写字潦草、性格孤僻、你讲话他一点不听,喜欢顶嘴、动不动就哭、写字很慢,一个字他能写一分钟,一点也不夸张。写不好作业他也不急,大不了被打一顿,被骂一顿的态度。

 

杨杰:

读了这段文字,我体会到孩子内心的那种无助、茫然和痛苦,他深陷在自己的困难里,却没人能帮助他,家人也只是在向他索要更好的表现。

这些文字我读了5遍以上,我想知道妈妈做了哪些努力。我注意到两个细节,一个是把孩子的玩具收光,另外一个就是抱着孩子哭。把孩子的玩具收光,你说是学了我的方法,但是,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方法,而是与孩子相处的一个细节。把这个细节当成一个独立的方法来运用,通常效果都不够理想。爸爸打骂孩子,你抱着孩子哭,我想,你大概也是心疼孩子的,不过,你在前文中也说到孩子作业完不成想睡觉,你也是“又骂又打加威胁”。那么,其实你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从这段文字来看,针对孩子的状况,你并没有做出多少正面的努力。

你说孩子成了问题孩子,你也成了问题妈妈,在我看来,这个逻辑是反的。孩子的问题,往往只是一种症状,“病根”通常都在父母身上。你说孩子有些不写的原因是上课不注意听讲,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则是因为爷爷经常吓唬他。我只能说,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的原因。

通常,这种看上去很严重的学业问题,往往都折射出了亲子关系的问题。很显然,孩子直到现在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从他关心“人为什么有血、为什么有头发”等问题就可以看得出,他很善于发问。因此,不要只关心作业问题,而是要回到问题的原点,反思自己在亲子关系建设方面的缺失。

提几个建议吧:

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觉察。你在描述孩子的状况的时候,感觉像是在投诉孩子,表面上看,这些情绪很合理——因为你表现不好,我才生气的。其实,我们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引起我们情绪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解释和看法。

与孩子玩耍,营造快乐的氛围。孩子行为磨蹭、性格孤僻,其实根本原因是情绪问题,孩子处在极度沮丧的状态,内心里没有力量去做这些事情。所以,一定要多和孩子玩耍,孩子的情绪好起来,行为上自然会发生改变。

给自己列一个“家长守则”,把自己要做的和不要做的事情详细列出来,每天对照这个“守则”来检验自己的行为。说到不如做到,如果坚持执行,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也会对孩子更宽容。

制定一个合理的监督计划。你现在对孩子的管理,更多的是阻碍和打扰。合理的监督计划,一定要把责备、不满、打骂的因素去掉,并且要对孩子细微的进步敏感,及时反馈给孩子,还要对孩子合理期望,所谓的磨蹭,不会一天消除,这个过程特别考验父母的耐心。

 

有问题请用评论的方式发在“教育问答 征集帖”的后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87a54d0101mvyx.html

 

微信公众账号:yj20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